③鐵落:鍛打鐵時敲出的鐵渣。
【譯文】
黃金是五金中最貴重的,一旦熔化成形,永久不會產生竄改。白銀入烘爐熔化固然不會有耗損,但當溫度夠高時,用風箱鼓風引發金花閃動,呈現一次就冇有了,再鼓風也不再呈現金花。隻要黃金,用力鼓風時,鼓一次金花就閃動一次,火越猛金花呈現越多,這是黃金之以是貴重的啟事。中國的產金地區約有一百多處,難以列舉。山石中所出產的,大的叫馬蹄金,中的叫橄欖金或帶胯金,小的叫瓜子金。在水沙中所出產的,大的叫狗頭金,小的叫麥麩金、糠金。在高山挖井獲得的叫麵沙金,大的叫豆粒金。這些都要先經淘洗然掉隊行冶煉,才成為整顆整塊的金子。
凡銀中國所出,浙江、福建舊有坑場,國初或采或閉。江西饒、信、瑞三郡有坑從未開。湖廣則出辰州,貴州則出銅仁,河南則宜陽趙保山、永寧秋樹坡、盧氏高嘴兒、嵩縣馬槽山,與四川會川密勒山、甘肅大黃山等,皆稱美礦。其他難以列舉。然活力有限,每逢開采,數不敷則括派①以補償,法不嚴則竊爭而釀亂,故禁戒不得不苛。燕、齊諸道,則地氣寒而石骨薄,不產金、銀。然合八省所生,不敵雲南之半,故開礦煎銀,惟滇中可永行也。
凡虛假:方士以爐火惑人者,惟硃砂銀愚人①易惑。其法以投鉛、硃砂與白銀等,分入罐封固,溫養三七今後,砂盜銀氣②,煎成珍寶。揀出其銀,形有神喪,塊然枯物③。入鉛煎時,逐火輕折,再經數火,毫忽無存。折去④砂價、炭資,愚者貪惑猶不解,並誌於此。
③陀僧:一種礦石,為黃色的氧化鉛。
④折去:喪失掉。
凡銅坑地點有之。《山海經》言,出銅之山四百三十七,或有所考據也。今中國供用者,西自四川、貴州為最盛。東南間自海舶來①,湖廣武昌、江西廣信皆饒銅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蒙山銅者,或入冶鑄混入,不堪升煉成堅質也。
【註釋】
①砑:碾壓。
【註釋】
凡造低偽銀者,惟本質紅銅可入。一受倭鉛、砒、礬等氣,則永反麵合。然銅入銀內,使白質頓成紅色,洪爐再鼓,則清濁浮沉立分,至於淨儘雲。
③“揀出其銀”句:把銀子從異化物中揀出,剩下的隻要銀之形而無銀之實,隻是一堆殘餘。
礁砂在入爐之前,先要停止手選、淘洗。煉銀的爐子是用土築成的,土墩高約五尺擺佈,爐子底下鋪上瓷片和炭灰之類的東西,每個爐子可包容含銀礦石二石。用栗柴炭二百斤,在礦石四周疊架起來。靠近爐旁還要砌一道磚牆,高和寬各一丈多。風箱安裝在牆背,由兩三小我拉動鼓風。靠這一道磚牆來隔熱,拉風箱的人才氣有立品之地。比及爐裡的炭燒完時,就用長鐵又連續增加。如果火力夠了,爐裡的礦石就會熔化成團,這時的銀還混在鉛裡而冇有被分離出來。兩石銀礦石熔成團後約有一百斤。冷卻後取出,放入另一個名叫分金爐或者蛤蟆爐的爐子裡,用鬆柴炭圍住熔團,透過一個小門辯白火色。能夠用風箱鼓風,也能夠用扇子來回扇。達到必然的溫度時,熔團會重新熔化,鉛就沉到爐底(爐底的鉛已成為氧化鉛,再放進彆的爐子裡熔鍊,能夠獲得扁擔鉛)。要不竭用柳樹枝從門縫中插出來燃燒,如果鉛全數被氧化成氧化鉛,便能夠提煉出純銀來了。剛煉出來的銀叫做生銀。倒出來凝固今後的銀如果大要冇有絲紋,就要再熔鍊一次,直到凝固的銀錠中間呈現一種雲南人叫“茶經”的一點圓星。接著插手一點銅,再重新用鉛來幫手熔化,然後倒入槽裡就會現出絲紋了(倒進槽裡才氣呈現絲紋,是因為四周被圍住,銀氣不會四周走散)。雲南楚雄的銀礦有些不一樣,那邊的礦砂含鉛太少,還要向其他處所采購鉛來幫助煉銀。每煉銀礦石一百斤,就得先在爐子裡墊二百斤鉛,然後才鼓風將礦砂冶煉成團。至於再轉到蛤蟆爐裡使鉛沉下分離出銀的體例例是不異的。銀的開采和熔鍊用的就是這類體例,並冇有其他體例。講煉丹的方書和談醫藥的《本草綱目》中,常常冇有按照地亂想亂注,真是令人非常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