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曰:獄訟日繁,酒流生禍,其源則何辜!祀天追遠,沉吟《商頌》《周雅》之間①,若作酒醴之資曲糵②也,殆聖作而明述矣。惟是五穀精華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供用岐黃者③神其名,而堅毅食羞者丹其色。君臣自古共同日新,眉壽介④而宿痼怯,其功不成殫述。自非炎黃作祖,末流聰明,烏能竟其方術哉。
造麵曲用白麪五斤、黃豆五升,以蓼汁煮爛,再用辣蓼末五兩、杏仁泥十兩,和踏成餅,楮葉包懸,與稻秸罨黃,法亦同前。其用糯米粉與天然蓼汁溲和成餅,生黃收用者,罨法與光陰亦無分歧也。其入諸般君臣②與草藥,少者數味,多者百味,則各土各法,亦不成殫述。
【譯文】
釀酒必必要用酒麴作為酒引子,冇有酒麴,即便有好米好黍也釀不成酒。自古以來用曲釀黃酒,用糵釀“甜酒”。厥後的人嫌“甜酒”酒味太薄,成果導致所謂釀“甜酒”的技術和製糵的體例都失傳了。製作酒麴能夠因地製宜用麥子、麪粉或米粉為質料,南邊和北方做法分歧,但道理同出一轍。做麥曲,大麥、小麥都能夠選用。製作酒麴的人,最好選在酷熱的夏天,把麥粒帶皮都用井水洗淨、曬乾。把麥粒磨碎,就用淘麥水拌和做成塊狀,再用楮葉包紮起來,吊掛在通風的處所,或者用稻草覆蓋使它變黃,如許顛末四十九天以後便能夠取用了。
凡造酒母家,生黃未足,視候不勤,盥拭不潔,則疵藥④數丸,動輒敗人石米。故市曲之家必信聞名聞,而後不負釀者。凡燕、齊黃酒麴藥,多從淮郡形成,載於舟車北市。南邊麴酒,釀出即成紅色者,用曲與淮郡⑤所造不異,統名大麴。但淮郡市者打成磚片,而南邊則用餅團。其曲一味,蓼身為氣脈,而米、麥為質料,但必用已成曲、酒糟為媒合。此糟不知相承起自何代,猶之燒礬之必用舊礬滓雲。
製作酒麴時,如果生黃不敷,把守不勤,洗抹得不潔淨,都會出岔子。幾粒壞的酒麴等閒地就能廢弛人們上百斤的糧食。以是,賣酒麴的人必必要取信譽、重名譽,如許纔不會對不起釀酒的人。河北、山東一帶釀造黃酒用的酒麴,大部分都是在江蘇淮安造好後用車船運去發賣的。南邊釀造紅酒所用的酒麴跟淮安造的不異,都叫做大麴。但淮安賣的酒麴是打成磚塊狀,而南邊的酒麴則是做成餅團狀。製作酒麴,加進辣蓼粉末以便於通風透氣,用稻米或麥子作為根基質料,還必須插手已製成酒麴的酒糟作為媒介。這類酒糟不清楚是從哪個年代開端傳播下來的,就像燒礬必須利用舊礬滓來袒護爐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