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宋子曰:上古神農氏②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③,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用期間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去陶唐④食已千年矣,耒耜⑤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繁嘉種,必待後稷⑥詳明,其故何也?
③函:此指剛生出尚未展開的新葉。
那些不務正業的富朱紫家後輩,將勞動聽民當作罪人;那些讀書人把“農夫”二字當作唾罵人的話。他們飽食整天,隻曉得遲早餐飯的味美,卻健忘了糧食是從那裡得來的,這類人真是太多了!如許看來,奉初創農業出產的先祖為“神”就非常天然了,這莫非隻是報酬地製造出來的嗎?
⑨朔:同“溯”,指本源、本源。
一種稽(音呂)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間,今則北土盛種。成粉蕩皮可敵綠豆。燕京負販者,終朝呼稽豆皮,則其產必多矣。
凡粟與粱統名黃米。黏粟可為酒,而蘆粟一種,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蘆、荻也。粱粟種類名號之多,視黍稷猶甚,其定名或因姓氏、山川,或以形似、時令,總之不成列舉。山東人唯以穀子呼之,並不知粱粟之名也。
麥田該當預先施足基肥,在播種後就不要施肥了。陝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蟲蛀蝕麥種,有效砒霜拌種的,南邊則隻用草木灰(俗稱地灰)拌種。南邊稻田有種麥子來肥田的,並不要求收成麥粒,當春小麥或大麥還在青綠的苗期時,就把它們耕翻壓死在田裡,作綠肥來改進泥土,秋收時稻穀的產量必然能倍增。
【原文】
①耨(nòu):除草。
【原文】
凡是收割後不再耕作的稻田,應當在當年春季翻耕、開墾,使稻茬腐臭在稻田裡,如許所獲得的肥效將是糞肥的一倍。如果春季乾旱冇有水,或者是懶惰的農家誤了農時,到第二年春季才翻耕,終究的收成就要減少。在給稻田施肥的時候,隻怕碰上連綴大雨,當時雨水一衝,肥分就會隨水漂走。是以密切重視把握氣候竄改,就要靠老農的聰明瞭。稻田耕過一遍以後,有些勤奮的農夫還要耕上第二遍、第三遍,然後再耙地步,如許一來土質就會粉碎得很均勻,而此中的肥分也能均勻分分開了。
江南有一種鳥雀,有肉無骨,成千上萬地飛來啄食麥子,但受災的範圍不廣,不過周遭幾十裡罷了。而長江以北的地區,一旦鬨蝗蟲災害,那就會變成很大的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