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絲議織時,最早用調①。透光簷端宇下以木架鋪地,植竹四根於上,名曰絡篤。絲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尺處,釘具斜安小竹偃月掛鉤,懸搭絲於鉤內,手中執籰旋纏,以俟牽經織緯之用。小竹墜石為活頭②,接斷之時,扳之即下。
【原文】
凡蠶用浴法①,惟嘉、湖兩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鹽鹵水。每蠶紙一張,鹽倉走出鹵水二升,摻水於盂內,紙浮其麵(石灰仿此)。逢臘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計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乾。今後保重箱匣中,半點風濕不受,直待腐敗抱產。其天露浴者,光陰不異。以篾盤盛紙,攤開屋上,四隅小石彈壓。任從霜雪、風雨、雷電,滿十二日方收。保重待時如前法。蓋低種經浴,則自死不出,不費葉故,且得絲亦多也。晚種不消浴。
【譯文】
【註釋】
又有柘葉三種,以濟桑葉之窮。柘葉浙中不經見,川中最多。敝宅用浙種,桑葉窮時,仍啖③柘葉,則物理一也。凡琴絃、弓弦絲,用柘養蠶,名曰棘繭,謂最堅固。凡取葉必用剪,鐵剪出嘉郡桐鄉者最鋒利,他鄉未得其利。剪枝之法,再生條次月葉愈茂,取資既多,野生複便。凡再生條葉,仲夏以養晚蠶,則止摘葉而不剪條。二葉摘後,秋來三葉複茂,浙人聽其經霜自落,片片掃拾以飼綿羊,大獲絨氈之利。
【原文】
蠶到大眠今後,便能夠直接吃潮濕的桑樹葉子了。下雨天摘來的葉子,也能夠隨便放在地上拿來給它吃;晴和時摘來的葉子,還要用水淋濕後再去喂蠶,如許結出的絲才更有光芒。但在還冇有到大眠的時候,雨天摘來的桑葉要用繩索吊掛在通風的屋簷下,常常顫栗繩索,讓風吹乾。如果是用手掌悄悄拍乾的,葉子就不會新奇津潤了,將來蠶吐的絲也就冇有甚麼光芒。豢養蠶的時候,必然要讓蠶在就寢前能吃飽吃足,在蠶睡醒以後,即便晚半天喂葉子也不會有甚麼影響。霧天裡潮濕的桑樹葉子對蠶的風險很大,是以一旦瞥見淩晨有霧,就必然不要再去采摘桑葉了。等霧散今後,不管晴雨都能夠對桑葉停止剪摘了。帶露水的桑葉要等太陽出來把露水曬乾後再停止剪摘。
【註釋】
①本質:絲的原賦性子。
②頂格:以木為格,紮於屋頂,糊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