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①人巧:技能。以供甘旨:用來調製甜品。
【原文】
【評析】
②銅銚:有柄的小銅鍋。
【註釋】
【譯文】
凡造糖車,製用橫板二片,長五尺,厚五寸,闊二尺,兩端鑿眼安柱,上榫出少量,下榫出板二三尺,埋築土內,使安穩不搖。上板中鑿二眼,並列巨軸兩根(木用至堅重者),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兩軸一長三尺,一長四尺五寸,其父老出榫安犁擔。擔用屈木,長一丈五尺,以便駕牛團轉走。軸上鑿齒分派雌雄,其合縫處須直而圓,圓而縫合。夾蔗於中,一軋而過,與棉花趕車①同義。
栽種甘庶必必要挑選沙壤土,靠近江河邊的沙泥土是最合適的。辨彆土質的體例是挖一個深約一尺五寸擺佈的坑,將坑裡的沙土放入口中嚐嚐味道,味道苦的沙土不能用來栽種甘蔗。靠近深山的河道上遊的淤積土,即便是土味甜美也不能用於栽種甘蔗,這是因為山地氣候酷寒,將來製成的蔗糖的味道也會是焦苦的。應當在距山四五十裡的平坦寬廣、陽光充沛的沙泥土中,挑選最好的地段來蒔植(黃泥土底子分歧適於蒔植)。
凡栽蔗必用夾沙土,河邊洲土為第一。實驗土色,掘坑尺五許,將沙土入口嘗味,味苦者不成栽蔗。凡洲土近深山上流河邊者,即土味甘,亦不成種。蓋山氣凝寒,則他日糖味亦焦苦。去山四五十裡,平陽洲土擇佳而為之(黃泥腳地毫不成為)。
【註釋】
⑤小遺:小便。
【譯文】
附:造獸糖
凡種荻蔗,冬初霜將至將蔗斫伐,去杪與根,埋藏土內(土忌窪聚水濕處)。雨水前五六日,天氣晴明即開出,去外殼,斫斷約五六寸長,以兩個節為率。密佈地上,微以土掩之,頭尾相枕,若魚鱗然。兩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向土難發。芽長一二寸,頻以清糞水澆之,俟長六七寸,鋤起分栽。
凡甘蔗有二種,產繁①閩、廣間,他方歸併得其十一罷了。似竹而大者為果蔗,截斷生啖,取汁適口,不成以造糖。似荻而小者為糖蔗,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紅砂②皆今後出。凡蔗古來中國不知造糖,唐大曆間,西僧鄒和尚遊蜀中遂寧始傳其法③。今蜀中種盛,亦自西域漸來也。
宋先生說:芳香芬芳的氣味,濃豔斑斕的色彩,甜美適口的滋味,人們對這些東西都有著激烈的慾望。有些芳香特彆濃烈,有些色彩特彆素淨,有些滋味特彆適口,這些在天然界有著特彆的安排!人間具有甜味的東西,十之八九來自於草木,而蜜蜂卻死力搶先,彙集百花變成佳蜜,使草木不能全數占有甜美的功績。是誰在主宰這件事,而使天下人都為之受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