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豢養家蜂的人,有的把蜂桶掛在房簷底下的一頭,有的就把蜂箱放在窗子上麵,都鑽幾十個小圓孔讓蜂群進入。養蜂的人,如果打死一兩隻家蜂都還冇有甚麼題目,如果打死三隻以上家蜂,蜜蜂就會群起而進犯螫人,這叫做“蜂反”。蝙蝠最喜好吃蜜蜂,一旦它鑽空子進入蜂巢那它就會吃個冇完冇了。如果打死一隻蝙蝠吊掛在蜂巢火線,其他的蝙蝠也就不敢再來吃蜜蜂了,俗話叫做“殺一儆百”。野生的蜜蜂從東鄰分群到西舍時,必然會分一個蜂王之子去當新的蜂王,屆時蜂群將構成扇形步地簇擁戴衛新的蜂王而飛走。鄉間養蜂的人常常有噴灑甜酒糟而用它的香氣來招引蜜蜂。
附:造獸糖
【原文】
凡閩、廣南邊,經冬老蔗,用車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為火色。其花煎至細嫩,如煮羹沸,以手撚試,粘手則信來①矣。此時髦黃玄色,將桶盛貯,凝成黑沙。然後以瓦溜(教陶家燒造)置缸上。其溜上寬下尖,底有一小孔,將草塞住,傾桶中黑沙於內。待黑沙結定,然後去孔中塞草,用黃泥水淋下。此中黑滓入缸內,溜內儘成白霜。最上一層厚五寸許,潔白非常,名曰洋糖(西洋糖絕白美,故名)。下者稍黃褐。
【譯文】
①王之子世為王:蜂王之子世世為王,這是前人的設想,並無按照。
【原文】
凡甘蔗有二種,產繁①閩、廣間,他方歸併得其十一罷了。似竹而大者為果蔗,截斷生啖,取汁適口,不成以造糖。似荻而小者為糖蔗,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紅砂②皆今後出。凡蔗古來中國不知造糖,唐大曆間,西僧鄒和尚遊蜀中遂寧始傳其法③。今蜀中種盛,亦自西域漸來也。
蜂蜜
非論是野蜂還是家蜂,此中都有蜂王。蜂王居住的處所,造一個有如桃子般大小的台,蜂王之子世代擔當王位。蜂王平生當中向來不過出采蜜,每天由群蜂輪番分班值日,彙集花蜜供蜂王食用。蜂王在春夏造蜜季候每天出遊兩次,出遊時,有八隻蜜蜂輪番值班服侍。比及蜂王本身爬出洞窟口時,就有四隻蜂用頭頂著蜂王的肚子,把它頂出,彆的四隻蜂在四周保護著蜂王翱翔而去,遊未幾久(約幾刻鐘)就會返來,返來時還像出去時那樣頂著蜂王的肚子並保護著把蜂王送進蜂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