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弘緒《石莊集》中的《屯田議》《鹽法議》和《水利議》等,與宋應星在《野議》中的一些觀點非常附近。陳弘緒和桐城方以香(1611—1671),江西薑日廣,劉同升等人都是明末的“複社”成員。宋應星和薑日廣既是親戚,又是朋友。薑日廣字居之,號燕及,江西新建人。1615年和宋應星同榜落第,1619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人,進編修。1626年和給事中王夢尹一起出使朝鮮,不收受朝鮮的奉送,返來後還向朝廷彙報外洋的環境,有八件事對軍國大事有效,大多被采取。魏忠賢因為薑日廣是東林黨人,把他罷官。1628年,朝廷以右中允官職重新起用,官至吏部右侍郎,後降職為南京太常卿,稱病回家。1642年又被薦舉為詹事,賣力南京翰林院。
1645年5月,清軍渡江,福王逃至蕪湖黃得功軍中。不久,清追兵至,黃得功戰死,福王被俘,後在北京被殺。宋應星和宋應升回到故鄉後,闊彆多年得以相逢,固然是兄弟相見格外歡暢,但國事的不成為又給他們增加了無窮無儘的煩惱。特彆是清兵攻破南明政權後,又南下去取江西,更使他們感到絕望。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先容到歐洲後,歐洲人把宋應星尊稱為“中國的狄德羅(1713—1784,18世紀法國發矇學者,以編撰《百科全書》著名)”。宋應星在中國汗青上,是和李時珍、徐光啟、方以智等16、17世紀的出色人物相併列的,都是明朝我國科學技術範疇中發矇思潮的前驅者和代表人物。
《燔石》:闡述燒製石灰、采煤,燒製礬石、硫黃和砒石的技術,還闡述了煤的分類,采掘和井下安然功課。宋應星詳細論述了砒石種類、製法、性狀和在工農業上的用處。書中還先容明朝湖南衡陽工廠中一處就年產砒石達萬斤的事。用砒石做為農藥,這是中國農業技術史中的一大發明,恰是《天工開物》把這項發明正式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