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6年3月,宋應星在分宜縣令曹國祺支撐下,完成了萬言的政論集《野議》,並出版。
宋應星主張減免對群眾的橫征暴斂,號令罷除軍界、官場中的贓官貪吏,代之以廉潔營私,一心為國的清官。使工農能獲溫飽,販子能無益可圖,貧士有獲得科舉入仕的機遇,各階層的人都能各安其業。然後,全麵生長農業、產業和貿易,養兵練武,則國運或許會有救。書中有很多精煉思惟:比方以為社會財產是勞動締造的,增加社會財產就要大力生長農業和產業,來供應豐富的勞動產品。宋應星的這類財產觀為經濟學道理做出了進獻。因為《野議》在一夜之間寫成,以是在筆墨上略遜一籌。
宋應星厥後又和宋應開、堂叔宋國璋(宋和庚子)、族侄宋士中及本縣的廖邦英等人就學於新建舉人鄧知己(1558—1638)。厥後,宋應星又考入本縣縣學為庠生,熟讀十三經和曆代史乘,諸子百家。宋應星在哲學方麵,最推許的是張載(1020—1077)的關學。
宋應星的哥哥宋應升在公元1632年追求到浙江桐鄉縣令的職務。但是不久,他們的母親魏氏亡故,宋應升、應星把母親安葬在本鄉的塘尾,就遵循封建社會的風俗,在家“守製”。公元1634年,宋應星擔負了本省袁州府分宜縣縣學教諭的職務。應升則調任廣東肇慶府恩平縣令,因為有政績,被誥封為文林郎。分宜縣在奉新的西南,中間顛末上高,不算太遠。縣學有20名門生,教諭則是個未入流的文職衙門中的下級官員。宋應星在這個職務上一向到公元1638年。
公元1637年,宋應星頒發了他平生中最首要的作品《天工開物》。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卷首寫了一篇序,序中說: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傷哉貧也!欲購奇(采辦奇書,奇器)考據,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吾友塗伯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奮懇而符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由先生而授梓。茲有後命,複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之所召哉!卷分前後,乃“貴五穀而賤金玉”之義。《觀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乾也。時在崇禎丁醜孟夏月,奉新宋應星書於“家食之問堂”。(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