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還是女生的!氣煞我也!_《天工開物 附錄 宋應星的哲學思想》譯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宋應星在分解水火土金木相互乾係及過渡層次,亦即處理了“亦氣亦形”這一物質過渡層次與形的物質過渡層次間相互乾係及過渡以後,便進一步闡述了萬物天生之理。《《天工開物.附錄.陶埏》指出:“水火既濟而土和。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敷,民用亦繁矣哉。”這是說靠水火對黏土的互動感化,燒結成陶瓷,供民日用。同書《燔石》章亦雲:“至於礬現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竄改於烈火。”靠著烈火對來自土中的礬礦及硫黃礦石的鍛燒,獲得各種色彩的礬石及黃色的硫黃。同章又稱:“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成質以後,入水長時不壞。百裡以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為上。”

而從近代科學的角度看,一元論比多元論靠近真諦,是人對物質天下熟諳的精確線路。還應指出,當宋應星陳述其氣化形、形返氣的天然界竄改時,偶然也用“虛”的觀點。“夫由虛而有氣,氣傳(轉)而為形,氣[複]還於虛”(《水火》)。這裡的“虛”或“大虛”與張載所說“太虛”是一個意義,屬於物質性範圍,“太虛即氣”(《正蒙.太和》),並不是指虛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