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騾車的款式有四個輪子的,也有雙輪的,車上麵的承載支架都是從軸那邊連接上去的。四輪的騾車,前兩輪和後兩輪各有一根橫軸,在軸上直立的短柱上麵架著縱梁,這些縱梁又承載著車廂。當停馬脫駕時,車廂平允,就像坐在屋子裡那樣安穩。兩輪的騾車,行車時馬在前頭拉,車廂平允;而停馬脫駕時,則用短木向前抵住空中來支撐,不然車就會向前傾倒。
①血爭而後日辟:以身相搏而車戰漸少。
彆的,牛車以載芻糧,最盛晉地。路逢隘道,則牛頸係巨鈴,名曰報君知,猶之騾車群馬儘係鈴聲也。又北方獨轅車,人推厥後,驢曳其前,行人不耐騎坐者,則雇覓之。鞠席其上以蔽風日。人必兩旁對坐,不然欹倒。此車北上長安、濟寧,徑達帝京。不載人者,載貨約重四五石而止。其駕牛為轎車者,獨盛中州。兩旁雙輪,中穿一軸,其分寸平如水。橫架短衡,列轎其上,人可安坐,脫駕不欹。其南邊獨輪推車,則一人之力是視。容載兩石,遇坎即止,最遠者止達百裡罷了。其他難以枚述。但生於南邊者不見大車,老於北方者不見钜艦,故粗載之。
凡大車飼馬不入肆舍。車上載有柳盤⑧,解索而野食之。乘車人高低皆緣小梯。凡遇橋梁中高邊下者,則十馬當中,擇一最強力者,繫於車後。當其下阪,則九馬疇前緩曳,一馬從後極力抓住,以殺其馳趨之勢,不但是險道也。凡大車路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道亦止。徐、兗、汴梁之交或達三百裡者,無水之國以是濟舟楫為窮也。
黃河滿篷梢。從黃河進入淮河,再從淮河進入河南的汴水,利用的都是這類滿篷梢船。滿篷梢船製作時用的是楠木,工本費比較高。船的大小不等,大的能夠裝載三千石,小的隻能載五百石。當順水行駛時,就在船頭與船身交代處安上一根橫梁伸出船的兩邊,掛上兩把粗大的櫓,人在船兩邊搖櫓而使船進步。至於鐵錨、繩索和帆船等的規格,和長江、漢水中的船大抵不異。
【譯文】
三吳浪船。在浙江省的西部至江蘇省的姑蘇之間縱橫七百裡的範圍中,充滿很多深溝和迂迴盤曲的小溪,這一帶的浪船(最小的叫做塘船)數以十萬計。搭客不管貧富都搭乘這類船來往,以代替車馬或者步行。這類船即便很小也要裝配上窗戶、廳房,所用的木料多是杉木。人和貨色在船裡要做到保持兩邊均衡,不能有多達一石的側重,不然浪船就會傾斜,是以這類船俗稱“天平船”。這類船來往的航程凡是在七百裡以內。有些妄圖安閒和求便利的人,租它一嚮往北駛往通州和天津。沿途隻在淮陰清江浦,再在黃河淺水逆行二百裡,便能夠進閘口,在安穩的運河中飛行了。長江上遊水急浪大,這類浪船是永久不能出來的。浪船的鞭策力端賴船尾那根粗大的櫓,由兩三小我合力搖櫓而使船進步,或者是靠人登陸拉縴使船進步。至於船的帆船,不過是一塊巴掌大小的小席罷了,船的行進完整不依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