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全盛時,邊境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明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構成南北朝對峙之勢。[28]?
?國土範圍
大契丹[1]
2汗青
因為政局動亂不安,迫使遼穆宗停止了遼太宗、遼世宗一貫履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規複因耐久戰事而消損的國力,與南唐、北漢結合對抗遂漸強大的後周。959年後周策動北伐,遼朝寧州(今河北青縣)刺史王洪舉城投降。周軍隨後霸占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刺史劉楚信、高彥暉也舉城投降。當時後周世宗欲一鼓作氣,直取幽州,遼穆宗乃至成心放棄燕雲十六州[32]?。最後後周世宗因為沉痾而南返,莫州、瀛州歸後周擁有,而遼軍加強防備,不敢南下。因為遼穆宗本人愛好殛斃,常常親手殺人。同時又愛好打獵到“竟月不視朝”,最後於969年仲春被侍人所弑。耶律賢被推舉為帝,即遼景宗,改元為保寧[31]?。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道
?畜牧業
?西北諸國
其兵製中斡魯朵中的宮衛騎軍兵甲,鍛練完習,簡選天下之精銳,聚之腹心當中,既擔負保衛任務,又出兵兵戈。彆的另有部族兵、漢軍、渤水兵等。契丹是遊牧民族,長於騎射,平時放牧漁獵,既是出產經濟活動,也是軍事練習。有戰役很快便可調整合軍。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區。
遼道宗繼位後,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服從兒子的勸說,策動兵變,自主為帝,不久被遼道宗所平,耶律宗元他殺,史稱灤河之亂。遼道宗在位期間,遼政治敗北,國勢逐步式微。道宗並冇有停止鼎新圖新,並且本人也腐朽豪侈,這時地主官僚急劇兼併地盤,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遼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本身不睬朝政,並聽信耶律乙辛的讒言,信賴皇後蕭觀音與伶官趙唯一通姦而賜死皇後。而同時耶律乙辛為防太子即位對本身倒黴,故讒諂皇太子耶律濬,並將其殛斃,史稱十香詞冤案。厥後,一名姓李的婦女向遼道宗進“挾穀歌”遼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後代接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