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1]
縣
?高麗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改國號為大遼;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鹹雍二年(1066年),複號大遼[3][17-19]。
?宗教
道宗式微
遼設南麵官和北麵官雙軌官製,以“本族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北麵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麵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職掌因循唐製,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製。官有實授、遙授之分。職事官與散官及階、勳、憲銜、冊封、食邑戶數等配套。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裡免為誥命夫人,等等。
遼國還設有與縣同級的州、軍、城。
1120年金軍霸占遼上京,守將蕭撻不也投降,到1121年遼朝已經落空一半的國土。而內部又產生因為皇位擔當題目而發作的內鬨,最後天祚帝殺他的宗子耶律敖魯斡而結束,但是這使得更多的遼兵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軍霸占遼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逃亡夾山[28]?。
大契丹[1]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與一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本家異種。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置鬆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
因為政局動亂不安,迫使遼穆宗停止了遼太宗、遼世宗一貫履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規複因耐久戰事而消損的國力,與南唐、北漢結合對抗遂漸強大的後周。959年後周策動北伐,遼朝寧州(今河北青縣)刺史王洪舉城投降。周軍隨後霸占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刺史劉楚信、高彥暉也舉城投降。當時後周世宗欲一鼓作氣,直取幽州,遼穆宗乃至成心放棄燕雲十六州[32]?。最後後周世宗因為沉痾而南返,莫州、瀛州歸後周擁有,而遼軍加強防備,不敢南下。因為遼穆宗本人愛好殛斃,常常親手殺人。同時又愛好打獵到“竟月不視朝”,最後於969年仲春被侍人所弑。耶律賢被推舉為帝,即遼景宗,改元為保寧[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