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56章 搞老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莊子說:“你不是我,如何曉得我不曉得魚的歡愉呢?”

莊子的思惟包含著樸實辨證法身分。他以為“道”是“天賦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邊界差彆的)。照莊子的邏輯,道是無彆離、無界的渾沌,因此它不是理性的工具:“夫道,有情有信,有為無形,可傳而不成受,可得而不成見;自本自根,素有六合,自古以固存。”一方麵,道是實在存在的,所謂“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以是道是有;另一方麵,道又分歧於詳細之存在,它“有為無形”,因此道又是無。但它不是虛空之無,而是涵蓋了萬有的無。以是道既派生了萬物,又不滯於萬物中,表示出超出性與內涵性的同一。由此也決定了人對道的熟諳既不能是簡樸的經曆熟諳,也不能是理性的邏輯推理,而必須是物我、主客為一的內涵觀照,即超驗的形上學的觀照。莊子曾說:“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覺得未始有物者,至矣,儘矣,不成以加矣。”這裡的至知,就是從知進入到不知的渾池的能觀照統統的知識境地。道因為其不成言說性和無窮性,對道的體認實際上就是超出理性的直覺認知過程。

過一會兒,他醒來了,錯愕不定之間,對本身還是莊周感到非常詫異迷惑。他當真地想了又想,不曉得是莊周做夢變成胡蝶呢,還是胡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首的話題。你說:‘你如何曉得魚歡愉’這句話,就是已經曉得了我曉得魚的歡愉而問我,而我是在濠水河邊上曉得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