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53章 拿抓還是哪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對於“哪吒”名字的來源,通行的說法是,“哪吒”是梵語中那羅鳩婆(Nalakubala)的簡譯,“那羅鳩婆”的意義是“俱毗羅(Kubela即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也就是說,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Kubela兩個部分分解的,即哪吒譯自於Nala。但金鼎漢傳授研討得出結論:“我以為‘哪吒’不成能是從‘Nata’或者‘Nada’、‘Nala’翻譯過來的。”

佛教相傳哪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那吒以外,二太子獨健也是神通泛博,母親是吉利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朱門之家。按照學者們考據,最早佛經中冇有哪吒,而隻要那吒,更多呈當代唐朝及而後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中,如《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北涼期間翻譯的《佛所行讚》中並冇有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門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羅鳩婆。《佛所行讚·第平生品》中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統統諸天眾,皆悉大歡樂。”唐朝及而後的佛經中多稱哪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或之孫。如唐朝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兒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目睹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即毗沙門)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爾時毗沙門孫哪吒,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承平廣記》卷九十二中則說:“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顧視之,乃一少年也。宣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子那吒太子也。以護法之故,擁戴和尚,時已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