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當中,為官者更加實際,封妻廕子著有之,立名天下者有之,博取繁華繁華者比比皆是,試圖竄改運氣者更是不在少數。是以,當李利位極人臣之時,跟從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天然也有本身的期許。但是朝中文武百官的存在擋住了他們的晉升之路,擋人前程不啻於存亡大仇、不共戴天,這類衝突冇法調和,必定是魚死網破的決死鬥爭。
三伏天,一隊快馬奔馳如風,直奔西涼大營而來。
———————小豆割線—————————
“主公此行可還順利?長安城中無人惹事吧?”堂下在坐之人都是李利麾下親信將領,是以周瑜直接開口扣問,不必顧忌。
“如此甚好。”李利淺笑點頭,坦言道:“眼下時候緊急,漢中之戰至今已有四個月,不能再拖了,必須速戰持久。不瞞諸位,遵循預定時候,天子和百官們將在一個月後,也就是入秋之時逃離我西涼軍地界,東歸洛陽。屆時,天子必然下詔勤王,調集各路諸侯齊聚洛陽,企圖剿除我等。不過,顛末前番中原聯盟大敗以後,各路諸侯應當不會呼應天子號令,不敢公開與我李利為敵。
稍事梳洗後,換上薄弱錦袍,李利再次呈現在大帳中,隨便而坐,慢條斯理地飲茶解暑。
法正聞言臉上暴露必定的笑容,恭聲道:“統統順利。遵循時候推算,成果應當就在這兩天發表。”
這一點從李利封賞治下首要文臣武將的官秩中就能看出來,像李玄、賈詡、李儒、郭嘉和周瑜等一多量肱骨之臣,以及李暹、滕霄、典韋、桓飛、徐榮、波才和馬超等首要將領,他們全都是秩同九卿(俸祿),卻冇有本色的九卿或以上的實職,隻能兼領京兆尹或州刺史之職。對此,他們都是李利的親信親信,天然不會有甚麼牢騷,可他們被壓抑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轄下的一眾僚屬就冇有這類報酬了,官職和俸祿全都提不上去。如此一來,若說這些僚屬也冇有牢騷,那無疑是自欺自人。
故此,當西涼軍粉碎中原諸侯聯盟的大肆討伐、獲得司隸大勝以後,西涼眾文武與朝中百官之間的權勢鬥爭便隨之凸顯出來,衝突日趨激化。如此就使得長安城風聲鶴唳,時勢詭異,暗潮澎湃,很多西涼將領和文官們對此很有微言,隻是不敢在李利麵前提起,敢怒不敢言罷了。
自從天子和朝中百官們逃離長安以後,西都長安就此名存實亡。時至本日,天子劉協和朝中三朝老臣們已成為擋在李利和西涼眾文武麵前的絆腳石,朝中三公九卿及僚屬隻要這麼多位置,全都被朝中老臣把持著,有他們占有朝堂,占著茅坑不拉屎,西涼眾文武便難以躋身朝堂,總不能將他們全數奪職吧?與此同時,如果公開將他們悉數撤除,必遭天下人唾罵,留下千古惡名;如若任由其生長下去,又會對西涼後續生長形成極大停滯,強行壓抑著西涼眾文武的晉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