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一頓,周瑜神情寂然道:“此後很長一段時候,天下局勢都將動亂不安,風起雲湧。變幻莫測。值此時勢動亂之際,我等理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切不成操之過急,以免一步踏錯,錯失大好局麵。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主公此行可還順利?長安城中無人惹事吧?”堂下在坐之人都是李利麾下親信將領,是以周瑜直接開口扣問,不必顧忌。
這一點從李利封賞治下首要文臣武將的官秩中就能看出來,像李玄、賈詡、李儒、郭嘉和周瑜等一多量肱骨之臣,以及李暹、滕霄、典韋、桓飛、徐榮、波才和馬超等首要將領,他們全都是秩同九卿(俸祿),卻冇有本色的九卿或以上的實職,隻能兼領京兆尹或州刺史之職。對此,他們都是李利的親信親信,天然不會有甚麼牢騷,可他們被壓抑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轄下的一眾僚屬就冇有這類報酬了,官職和俸祿全都提不上去。如此一來,若說這些僚屬也冇有牢騷,那無疑是自欺自人。
周瑜、法正和裴潛三人聽得目瞪口呆、瞠目結舌,隨之周瑜由衷讚歎道:“這纔是真正的香餌釣金鼇,拋出天子和百官將各路諸侯全數變更起來,群狼奪食,必將激發一場大混戰。主公此舉當真是賢明至極,末將佩服!”
從金猊獸王背上飛身躍下,李利輕呼一口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熱汗,抬手錶示周瑜等人不必拘禮,繼而大步邁上石階,走進帥帳。
跟著勸進的這股暗潮越來越凶悍,李利麾下的親信將領和謀士卻愈發感到不安,天子劉協還冇死呢。就急著勸進。如此急功近利之舉絕非老成謀國之良策。故此,他們百感交集,深感機會尚未成熟,唯恐主公李利抵擋不住君臨天下的龐大引誘,承諾浩繁僚屬聯名所請,公開改元建國、即位稱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公瑾無需多禮,眾將起家,隨我入帳敘談。”
“主公連日馳驅,末將等迎駕來遲,還乞寬恕。”
周瑜聞言點頭,頗感憐惜隧道:“皇甫嵩和朱儁二人乃我大漢碩果僅存的兩位當世名將,不成想兩位老將軍竟在半月以內接踵去世,令人可惜呀!”
這一拜絕非偶爾。而是比來一段時候以來,西涼眾文武沉思熟慮後的成果,也是他們的心聲。
亂世當中,為官者更加實際,封妻廕子著有之,立名天下者有之,博取繁華繁華者比比皆是,試圖竄改運氣者更是不在少數。是以,當李利位極人臣之時,跟從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天然也有本身的期許。但是朝中文武百官的存在擋住了他們的晉升之路,擋人前程不啻於存亡大仇、不共戴天,這類衝突冇法調和,必定是魚死網破的決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