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_第180章 時代變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如果遵循李倓說的這個成本來造紙,賺的錢能夠還真的比之前多。

這是多出來的!

“那揚州書局呢?代價莫非是因為紙張的代價降落,以是也大幅度降落了?”

這也是為甚麼蕭家即便現在也有了澄心堂造紙術,可聽到李倓說這個本錢的時候,仍然震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的啟事。

一是防護技術外流的本錢極大,防不堪防。

大唐的貨幣與大宋的貨幣對比,一貫唐錢相稱於五貫送錢。

揚州總人丁達到50萬人。

同理,其他商品也是如此。

再加上李倓本來就不籌算對澄心堂造紙術做技術庇護。

他們一天均勻用三張紙也不過分吧?

阿誰時候,紙張的代價會進一步降落到一個均衡狀況。

甚麼大殺器?

這意味著,在疇昔,書這類高高在上的存在,將完整進入布衣家庭。

蕭值的下巴都要驚掉了。

“揚州比來的紙貶價,可有此事?”

“能!”

也就是說,代價還能再降一半。

遵循目前揚州七縣的出紙量,是能夠達到的。

現在16張紙的代價在160文,印刷本錢最多也就是50文。

這對於蕭值這類出身在門閥世家的人來講,是想都冇有想過的。

潛伏的用紙人數五萬人是有的,代價降到10文錢一張,這五萬人既然都能讀謄寫字,天然都是接受得起這個代價的。

之前一冊書起碼一貫錢,現在據蕭值體味到的,已經到到500文一冊書。

那不是甚麼奧妙。

“揚州七縣,一天最多賣一萬多張紙,一張紙50文,一天支出五六百貫,質料本錢大抵50貫,但如果將一張紙的代價降到20文錢,一天最多卻能賣出去六萬張紙了,1200貫,如果一張紙的代價降到10文錢,僅僅江都縣一天就賣出去了五萬張。”

如果紙的代價進一步降落,書的代價還會再降。

薄利多銷的前提就是財產鏈完美。

蕭值大感震驚,他忍不住問道:“那一張紙的造價現在是多少錢?”

這個財產鏈官方占有一部分,官方占有一部分,達到某種均衡。

“這不是本王想要降到多少錢,而是最後本錢是多少錢?”

那樣商稅就能晉升,國庫會更加充盈。

還冇有到底?

當然,這是抱負化狀況。

實在蕭家已經悄悄用澄心堂的造紙術了。

實在李倓另有大殺器冇有祭出來。

但是宋朝的1000文錢,相稱於大唐天寶年間的200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