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_第180章 時代變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這意味著,在疇昔,書這類高高在上的存在,將完整進入布衣家庭。

造紙術成熟的宋朝,便宜的竹下紙每張大抵5文錢。

這類本錢上風的構成,還不但僅是原質料和工藝的進步,更是範圍化、流水化、產品標準化、財產化的成果。

如果遵循李倓說的這個成本來造紙,賺的錢能夠還真的比之前多。

如果大量放水,紙張代價必定會小幅度上漲到一個均衡值,但隻要放水體例公道,錢能到淺顯人手裡,紙張銷量大抵率不會遭到影響。

“這不是本王想要降到多少錢,而是最後本錢是多少錢?”

貨幣量化寬鬆!

這僅僅是揚州的。

“揚州七縣,一天最多賣一萬多張紙,一張紙50文,一天支出五六百貫,質料本錢大抵50貫,但如果將一張紙的代價降到20文錢,一天最多卻能賣出去六萬張紙了,1200貫,如果一張紙的代價降到10文錢,僅僅江都縣一天就賣出去了五萬張。”

畢竟李倓要的不是簡簡樸單的澄心堂贏利,他要的是江淮地區有完整的財產鏈。

紙張這類高頻次的消耗品,最好的線路就是薄利多銷。

再加上李倓本來就不籌算對澄心堂造紙術做技術庇護。

遵循目前揚州七縣的出紙量,是能夠達到的。

還冇有到底?

活字印刷術一開,一冊書的野生本錢還要200文?

一台印刷機一天能夠印刷多本書,一個月能夠印刷數百本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