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巒功德坊,旌表郭玉巒樂善好施。郭玉巒是川南大族郭氏家屬子孫,一輩子喜做善事,處所逐級呈報天子後,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奉旨製作了這座牌坊。
北關-牛樹梅德政坊
永洪奉告他們:“牌坊是中國當代為表揚功勞、科第、德政、忠孝節義等而設立的一種記念性修建,也能夠用於分開空間。在明清兩代,牌坊非常流行,特彆是在封建社會期間,能夠立起一座牌坊並非易事,它代表著皇權對小我功勞的承認。數百年來,中國各地曾經聳峙過上萬座牌坊,但因為汗青啟事,很多都已損毀。固然如此,現存的古牌坊仍然數量浩繁,能夠說是數以千計。”
南關-節孝總坊(二)
永洪無法地搖點頭:“她們每小我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感天動地的故事,但這些故事詳細是甚麼,至今仍然有很多是個謎。或許隻要時候才氣揭開這些謎團吧。”
南關-郭玉巒功德坊
北關-孝子總坊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人共同立坊呢?並且還這麼多人共此一坊?”有人獵奇地問道。
除了禹王宮廟門坊外,北關的彆的4座牌坊並排位於古驛道上,相距10餘米,第一座是牛樹梅德政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牛立德是甘肅人,任職隆昌知縣期間政績出色,遭到百姓推戴,後遷升四川按察使。
南關-節孝總坊(一)
永洪興趣勃勃地向大師先容道:“你們曉得嗎?我們現在地點的處所就是四川隆昌市,這裡但是有著‘三個之最’呢!起首,隆昌的牌坊最為集合,城區北關就有5座,南關另有6座,這兩處相隔約莫兩千米,能夠說是天下之最了!其次,旌表人數也是最多的,南關北關的11座牌坊中,有3座都是一坊旌表多人的總坊,3座牌坊統共旌表了357人,這數量的確驚人啊!最後,這裡的牌坊種類也非常多,隆昌現存的17座牌坊裡,有百歲坊、節孝坊、功德坊、德政坊、撫玩坊等等,共有8種範例,真可謂是天下之最!”
聽了永洪的先容,大師對這些陳腐的牌坊充滿了獵奇和等候。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目睹這些汗青悠長的文明遺產,並體味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意義。
在事情學習之餘,五明還和曉萍一起操縱禮拜天的時候,帶著兒子佳佳,和好朋友永洪一家去隆昌縣周邊觀光隆昌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