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著解釋說:“清朝光緒四年(公元 1878 年),朝廷公佈聖旨表揚隆昌的節孝婦、孝子總計 164 人,此中包含 161 名節孝婦、1 名烈婦、1 名貞女和 1 名孝子。這是繼清朝鹹豐五年後,隆昌人再次獲得如此光輝的個人名譽。但是,對於修建牌坊所需的用度,隆昌人已經不再考慮,因為他們有過經曆,能夠將儘能夠多的人擠進一座牌坊。但是,有一個困難非常毒手,那就是在受旌表的 164 人中,獨一的一名孝子是男性,而非女性。如果要讓這 164 小我都擠在同一座牌坊上,必定會構成男女同坊的客觀究竟,這能夠會引發人們對男女授受不親看法的質疑。”如許的事情不管在當時的官方還是官方都是難以接管的。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這座節孝總坊竟然終究得以建成,並且男孝子彭誌仁的名字還堂而皇之地呈現在牌坊之上。因而乎,這座牌坊成為了163位女性和1位男性的共同見證,實在是一樁奇聞!阿誰男人究竟為甚麼能與這麼多的女子一同被立牌坊?當年修建牌坊的時候有冇有人提出過質疑呢?最後又是甚麼樣的體例讓兩邊達成了讓步呢?統統這些題目都冇有答案,它們隻能成為一個謎團,永久地儲存在汗青的檔案當中。
郭玉巒功德坊,旌表郭玉巒樂善好施。郭玉巒是川南大族郭氏家屬子孫,一輩子喜做善事,處所逐級呈報天子後,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奉旨製作了這座牌坊。
永洪也順次給五明一行人先容:
五明和曉萍帶著兒子佳佳和永洪一家走進隆昌縣城,他們對這座都會充滿了獵奇和等候。
南關-覺羅國歡德壽坊
永洪說:“隆昌不但牌坊多,並且每座牌坊旌表的人數也很多。普通來講,一座牌坊凡是隻旌表一小我,頂多也就是‘父子進士’、‘祖孫進士’如許的家屬組合。但隆昌有好幾座牌坊都很特彆,比如南關的兩座節孝總坊,此中一座旌表了 188 小我,另一座旌表了 164 小我。那密密麻麻的名字,的確就是中國牌坊的旌表之最!”
離南關大抵2千米外的隆昌北關,還藏著5座有故事的牌坊。
在觀光完隆昌石牌坊後,五明一家人感慨萬分。此次觀光不但讓他們明白了隆昌的奇特魅力,更讓他們感遭到了傳統文明的廣博高深。他們決定今後要常常帶佳佳出去逛逛,讓他更好地體味這個天下,感受汗青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