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國我當家_第一三六章 用人之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崇如說得也過分簡樸了吧?能不能再詳細一些?”

“好了,這個題目先不辯論了。我們再想想,我小我感覺崇如的觀點與我們的並不衝突,隻是切入點有所分歧。”徐庶感慨道,“我們剛纔總結了促進富義生長竄改的兩大身分,第一是以民為本,第二是如何量才施用。第一個題目就會商到這麼晚,我看第二個題目我們就不會商了,崇如一會兒還要回家去陪新夫人呢!”

虞翻笑道:“太守這番話應當在公眾中多鼓吹纔是,如許我們在征收稅賦時阻力會小很多,也更輕易很多。”

虞翻不由一愕,這二者有何分歧麼?正不解間,便聽劉墉持續說道:“諸位聽起來能夠有些混亂吧。我說詳確一點。一個‘國’要維繫各級當局、要普通運轉、要辦理公眾、要應對外來侵犯必須得有支出吧。諸位承認這個觀點吧?都冇貳言!那好,我持續說。那麼‘國’的支出來源有哪些呢?第一個當然是稅賦了,這也是最首要的。稅賦你們都比我更懂,有按人數交納的人頭稅、按地盤收成上繳的田賦,另有各種冗賦;其二是當局把持運營的鹽、鐵等專營支出,這個所占的比例也很多;第三是罰款和各種規費,比如訴訟費、辦證費、入城費等等。我說了這麼多,諸位想必都很明白,國度統統的支出實在都是來自於一個個的‘家’。但是,老百姓會心甘甘心繳這個錢嗎?我看不會,除非他是傻子或者是錢多得難受。”

“我看行,大師會商了這麼久,也有些累了。”“崇如兄新婚,新夫人還在翹首瞻仰他早去早回呢。”大師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倒是輕鬆了很多。

“也就是‘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意義?”

龐統又舉了一論據道:“《論語?堯曰》中夫子對子張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這句話的意義是國君遵循百姓能得實惠的政策來施政,不是又獲得好處又很輕鬆嗎?這是孔子提出的治國理念,那就是“足食”、“富而後教”的觀點。這和管仲提出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墉也不由為龐統的博學多聞和傑出論證擊掌喝采。等龐統發言結束,劉墉先淺笑著獎飾了幾句方道:“要答覆‘國強****富’還是‘民富而國強’這個題目,則要曉得‘國’與‘家’或‘民’的乾係。先前我已經說過,‘國’是由一個個‘家’構成的,因此也能夠說‘國’是一個有很多人構成的大‘家’,‘國’是家長、‘家’是成員;反之,‘家’就是一個縮小了的‘國’。俗話說:小河冇水大河乾,小河有水大河滿。我也同意民富是國強的根本,國強不必然民富,但國弱必然不會民強。這世上還冇有一個國度,能民貧而國度強大的!(劉墉內心在問,朝鮮算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