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見到劉墉都是喜形於色,諸葛亮笑道:“兄長來得恰好。我們正對這幾日的觀感停止總結髮言呢。”
世人都讚道:“太守所喻恰如其分。”
諸葛亮點點頭,扭過甚去,輕咳一聲道:“我也說說。古語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孟子也道,‘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申明安民是治國的底子,民生決定民氣,民氣決定了政局。民生題目得不到處理,難有國度安寧,更不會有國度的強大。”
蔡文姬瞥了他一眼,佯嗔道:“還不是因為你一下就娶了四位夫人,讓你補補身子呀。”這句話頓時讓大喬、董芸麵紅耳赤,羞得抬不開端來。蔡文姬說出這話,本身也止不住掩嘴一陣嬌笑。
董芸捧過來一個錦盒,翻開。劉墉見那幾顆水晶體積巨大,晶瑩剔透,不由一陣感慨,陳登雖冇有親來,卻仍送來了賀禮,還記得我這個兄弟啊,卻不知他的怪病好了冇有,我應當去廣陵看望一下纔是。
“我感覺操縱水能來動員機器極好,早前有杜充發明的水排,現在也有大哥的筒車,我感覺改進一下,用來紡紗、織布也是能夠的?”
“好標緻的水晶。”黃月英先讚了一聲,又歎惋道,“不知兄長要做甚麼?能不能尋個替代之物。這水晶如此晶瑩透明,如按兄長的尺寸,可要去掉很多,豈不過分可惜?”
“劉墉剛纔聽了諸位的發言,我是一半同意,一半有所儲存。”
劉墉瞥見那紙上所畫,便問道:“妹子這是又想發明點甚麼?”
“不過,我覺得以民為本得先有個前提……”劉墉話鋒一轉,又道,“那就是‘國’與‘家’的乾係或者說‘國’與‘民’的乾係。民構立室,家構成國。諸位比我更懂,最後這世上是冇有國,也冇有皇上的,隻要一個個獨立的‘家’。厥後,人們逐步感遭到‘家’在應對內奸、災害等威脅時越來越力不從心,因而一個個‘家’組合在一起,製定共同的左券,推舉出大師承認的首級,這就是部落。部落之間相互撻伐,融和,最後演變出現在的‘國’。力量大小,權力分派、財產多寡又將‘國’中‘家’分紅了多少個品級,也形成了諸多衝突。我這裡先不會商各階層之間的衝突,單說一下‘國’與‘家’的衝突。我想問一下,諸位是感覺國富才民強,還是民強而國富?”(未完待續。)
“固然無用,不過可貴是他們的一番情意。”劉墉沉吟半晌,“就放在這兒吧。我對丹藥不感興趣,對練丹的質料倒是獵奇得很。芸兒,改天我們去青龍山,一是報答,二來拜訪一下。”董芸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