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這也是生長中國度的通病,我們隨便拿個話題來講,比如交通堵塞,你看泰國的曼穀,堵車太短長了,的確就是曼穀一景。現在媒體把它評價為一個大的泊車場,三個月以內900個妊婦在轎車上臨蓐,堵在路上,底子到不了病院。
郎鹹平:你曉得我們都喜好講些甚麼話嗎?我們會講所謂“都會化”是生長中的題目,以是能夠在生長中自行處理。搞笑,這如何能夠呢?胡說八道的,市場經濟如何能夠處理這個題目呢?我就以紐約為例,在紐約轉型階段,當時我就在紐約,1990年之前紐約的市長叫丁勤時,在他任職期間,每7個紐約人中就有1個是拿社會福利的,並且犯法率也很高,大師都不敢住在紐約了,在阿誰時候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想搬離紐約。
李銀:關頭是我感覺我們的都會是“同一化”。有一年我在杭州出差,我在杭州的中心商務區那兒一站,昂首望疇昔,還覺得本身是在彆的一個都會。
王牧笛:當下中國實在有兩種分歧的都會化氣象,東部本地是一種氣象,西部是彆的一種氣象,除了剛纔說的高速公路扶植以外,現在很多都會化扶植都是偽都會化,就是很多市民還是扛著鋤頭做農夫,還是有地盤的。但是透過我們剛纔聊的外洋的鏡像,又有一個題目出來了,比如說歐洲很多國度采取的體例是當場城鎮化,它們不尋求那種多數會的觀點,而是把很多村莊或者都會的近郊生長成為一個城鎮。
李銀:它車速還特彆快。
郎鹹平:我們之前講芝加哥形式的式微,但到了最後,恰好是芝加哥最早走出芝加哥形式的。你看2010年美國穆迪評級機構對美國各都會的經濟多元化程度停止評比的陳述,芝加哥竟然是95.1分,滿分是100分,排在全美國第一名。甚麼意義你曉得嗎,疇昔一個純粹以製造業為主的都會最後轉型成為一個多元化都會。1990年到2002年之間,芝加哥辦事型經濟比嚴峻幅增加,辦奇蹟失業崗亭增加了82%,達到56.58萬人。此中,芝加哥地區共有外資企業3400家,供應了失業崗亭24萬個。就是說這個都會並冇有停在產業化階段,而是發明產業化出了題目以後做了主動的轉型,用當局的力量讓一個純粹製造業的都會漸突變成一個以辦奇蹟為主的都會。當然它的辦奇蹟必定不能跟洛杉磯比,也不能跟紐約比,但是它正在做一個大的竄改,是誰鞭策的?當局。是以你千萬不要跟我講,從生長中處理題目。我討厭聽這個話,必須由一個有為的當局處理老百姓最痛苦的題目。是以我感覺紐約市若那邊理犯法題目,芝加哥若那邊理製造業跟辦奇蹟的題目,值得我們各級當局思慮。這些也是我們老百姓體貼的話題,你能不能處理?也就是說,將來都會生長很簡樸,就是產業化必須轉向辦奇蹟。那如何轉向?當局必必要有一套好的打算,而不是到處蓋高樓大廈,搞招商引資,這不是我們體貼的話題。撤除這個,老百姓更體貼的是甚麼?治安題目、交通題目、房租題目、住房難的題目、小孩子上學安然的題目,這些題目現在就擺在當局檯麵上,你應搶先處理這個題目,這纔是都會生長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