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肅順終究想出個靠譜的——把給旗人的俸餉減半。旗人就是朝廷養著專門用來兵戈的,有點像日本舊時的軍人,是職業甲士,但是這幫成品底子冇用,戰役力還不如自籌資金的團練,如湘軍。照唐寧的設法,這些廢料應當一分錢不給纔對。
返京途中他備受禮遇,與來時一起的昌大迎送恰成光鮮對比,使他飽嘗世態炎涼,明白到宦海的勢利。回京後,他遭到“降二級調用”的處罰,雖仍回南書房,但實際已是閒人,被蕭瑟一旁。1860年4月,郭鬆燾激烈反對僧格林沁撤北塘備但定見不被服從,被蕭瑟一旁的郭嵩燾懷著孤憤愁悶的表情以回籍救治為由黯然返鄉。
和紳跌到,嘉慶吃飽。嘉慶帝也冇飽多少年,和紳是外務府和戶部的雙料首長,常常性地把戶部財產調用到外務府,用貪腐的體係完整地把外務府改革成了為官僚取利的機構,天子隻能查辦初級官員,中級官員則是一個階層,不成能找得出代表人物的一個階層。這個階層以寺人為主。為了製止寺人亂政,清朝專揀那些冇有文明的低層布衣入宮,這些人很快地融入貪腐體係,並且毫無廉恥之心腸分享皇家的特權。
肅順和郭鬆燾哥倆痛陳外務府的不靠譜,但願太上皇大力整改,不料,太上皇最後讓他倆直接研討如何裁撤外務府,統統皇家事件都歸到肅順的戶部去,這讓肅順大汗,這麼一來,恐怕把他放出去以後都得斷念塌地跟太上皇混了,因為外務府實在是天子吃苦的最大特權,這一下便能夠把鹹豐帝獲咎慘了。
搞?還是不搞?這是個題目。如果搞了,肅順這個戶部尚書很能夠就成了大清第一重臣,(除了被監督這點很毒以外)。英國的輔弼最後是“第一財務大臣”,裁撤外務府以後,戶部就變成了第一財務大臣,皇上用度都得看戶部的神采。不搞,太上皇天然會叫彆人去搞,郭鬆燾收到風聲以後躍躍欲試,渾身是膽,還到處跟人說今上是古今最有魄力的天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