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那邊看看!”
坐在馬車上的朱宜鋒在內心如此嘀咕一聲,在另一個天下,從19世紀60年代前期,跟著發電機、電燈、內燃機等發明的利用,第二次產業反動開端了,人類也由此進入了“電氣期間”。
然後宋培恩又把他的設法一一道出,他的這些設法完整都是按照他對船舶的體味提出的,隻是一向冇有機遇向水兵提出這些建議。
“從開戰直到現在,鋼鐵產量一向限定著很多企業的出產,陛下,臣覺得,這纔是最大的題目!”
看著如有所思的陛下,宋培恩又特地說道。
“而一型護航艦固然噸位有限,但是其載煤量高達150噸,使其航程遠超越同噸位兵艦,加上其亦裝有帆船,這使得其具有小型巡洋艦的長途巡航才氣,以是,以臣看來,如果能針對其部分不敷加以改進,其完整能夠滿足水兵將來的需求,而不但僅隻是應急之作!”
“……水兵在設想一型護航艦時,為便於官方船廠製作,以是其嚴格遵循商船規格,從而導致其在商船標準下有著裝甲虧弱、動力較差的不敷,以臣看來,恰當增加其裝甲厚度,並不會給官方船廠的製作帶來困難,畢竟32公厘的船板和45公厘的船板,對於船廠而言,並冇有製造上的難度,如果非要說難度的話,恐怕還是……”
心底這麼思考著,朱宜鋒想到了本年方纔製定的戰時產業生長打算,按照這一生長打算,在將來的三年內,帝國中心銀即將會向大冶、廣州以及天津三大鋼鐵公司供應1.5億元的存款,用於其停止鋼鐵廠以及鐵礦的擴建工程,同時還會供應1.2億元存款用於煤礦扶植。而這隻是累計三十億元產業生長打算中的一部分。
乃至,戰役的發作還導致了諸如電車等新發明不能像電燈、發電機一樣傳播到外洋,1860年代的技術傳播遠不能同後代比擬,固然中國和這個期間的各國一樣,除了少數保密技術以外,並冇有限定技術的輸出,但那些技術多數冇有引發西洋人的興趣,起碼現在還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