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枕邊書:梁言《群書治要》_《群書治要》的前世今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群書治要》有一個題字,“古鏡今鑒”,關頭是上麵的落款,“習仲勳”。這個簡樸的題字內裡,反應出很多題目。我信賴,在這個時候和大師一起來分享《群書治要》,是一件很成心義的事情。說到《群書治要》,梁或人想跟大師分享暮年的一個機遇。實在我之前是不曉得這本書的,以我的文明,我如何會曉得呢?大抵是2011年,我的一名中醫教員過世了,有一名高僧為他做一些摒擋後事的事情。其間,這位高僧送了我一本書,叫《群書治要360》。不要瞥見“360”,大師就想到殺毒軟件,想到360手機,或者是京東商城。“360”是“360句話”。

如果我們把中國文明概括成《群書治要》,將《群書治要》概括成《群書治要360》,再從《群書治要360》中提煉出一句話,並從這句話中提煉出一個字,那就是“仁”字。當然,“仁”以後,就是一個“義”字。“義”是甚麼?義就是同理心。“義者,宜也”,指的是大師都遵循的社會左券,一個根基品德原則。甚麼叫當代社會的根基品德原則?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叫“義”。你不喜好的東西,就不要強加給彆人,這是我以為這個社會應當遵循的一個根基品德。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財產的劃一,但起碼要做到機遇的劃一。社會生長要考查兩個要素:一個是效力,另一個是公允。社會在更有效力的同時,要更加公允。不然,天下就不會承平。以是,我跟大師分享《群書治要》,我以為我算是一個**絲知識分子,或許稱不上知識分子,但起碼是個曉得分子、學習分子。我但願通過這本書,在修身、齊家等方麵,與大師一起分享上古期間傳下來的中國人真正的聰明。即便你不是國度帶領人,你也能夠成為本身的仆人。

《群書治要》內裡到底有甚麼內容呢?我來試舉兩例。它的第一冊裡包含了《周易》和《尚書》。《尚書》講的就是當年堯舜禹期間,他們管理天下的一些心得體味。彆的,第一冊裡另有《春秋》、《左傳》、《禮記》和《史記》。第二冊裡有《漢書》、《後漢書》,都是與汗青有關的東西。第三冊包含《晉書》、《六韜》、《孫子兵法》,另有一篇叫《詭計》。很成心機,《詭計》也被列入此中。第四冊有《呂氏春秋》和《抱樸子》。《抱樸子》是道家的一本冊本。是以能夠說,這套《群書治要》實在是精華版的《四庫全書》,隻不過《四庫全書》是厥後康乾亂世時編的,而《群書治要》是唐朝時編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