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又不是他一人辛苦,告訴、通判,連帶著陸毓衍身邊的小廝,誰也冇逃過。
左不過是坐下來一起翻罷了,勞力總比勞心強。
謝箏撇了撇嘴:“這倒是希奇了,烏家,另有那鎮江的安婦人,都是端方重、又有錢,來源神奧秘秘的老婦人。”
這事情,謝箏就真的不曉得了。
“永正十二年,先皇後薨逝,婕妤娘娘似是提過,當時為了給先皇後孃娘祈冥福,後宮放出了一批宮人,”陸毓衍沉吟道,“詹嬤嬤就是當時候離宮回到鎮江的,這位聞氏或者安氏,有能夠也是這一批宮人中的一人。”
謝箏抿唇。
詹嬤嬤搖了點頭,高低打量謝箏:“你呀,整日裡說胡話!幾位昭儀娘娘身邊哪有甚麼安嬤嬤,你這記不住人的弊端千萬要改了,不然總有一日叫人抓到錯處,你這小身板,捱得住幾板子?”
陸毓衍一張張翻看了:“這些就夠了。”
這位婦人分開都城後在鎮江落腳,住了一年多,厥後到了烏家。
應天府處所大,便是這舊都裡的契書,都翻得人眼睛發直。
“就會胡來,份例都是照著端方來的!”詹嬤嬤皺了皺眉頭,道,“哪個宮裡的安嬤嬤?怪耳生的。”
謝箏想不明白的處所頗多。
詹嬤嬤又叮嚀了幾句,這才放過了謝箏,催著她歸去給蕭家大太太傳話。
詹嬤嬤挑眉:“你說你!她那脾氣,宮裡多少人要給幾分顏麵?偏你連她名字都不記得!轉頭她去夏昭儀跟前說道幾句,有你受的!”
詹嬤嬤的院子外頭,兩人劈麵遇見了詹嬤嬤的兒媳。
聞氏嫁入烏家的時候,與安婦人搬離鎮江的時候,倒是對得上的。
她昂首去看陸毓衍,見他亦垂著眸子看她,不由咬著唇問:“會不會是同一小我?”
陸毓衍沉聲道:“現在的淑妃娘娘、賢妃娘娘、已故的舒朱紫,這三位。”
這麼一想,陳如師內心舒坦過了。
“昭儀娘娘那兒的。”謝箏道。
謝箏瞭然地點了點頭,又補了一句:“十八年前,淑妃和賢妃娘娘是……”
隻不過,既然是宮裡出來的,她到底姓甚麼?
陸毓衍點頭:“等回了都城,查一查名冊,就曉得這位聞嬤嬤是不是永正十二年出宮的了。”
這麼說來,倒是說得通。
謝箏訝異,昂首看他:“如何了?”
從她手上捏著的大把銀子來看,她當時在宮中還是個有頭有臉的嬤嬤,又風俗了貢茶的味道,大略不是尚食局裡的,就是哪位得寵的娘娘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