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趣幾句,言歸正傳。徐衛猜想,不日,斡離不必定向東京派出使臣,重啟和談。並且必定會一改疇前驕橫在理的態度,主行動出讓步。賦稅他必定會要,但不會再要求大宋尊金為叔伯之國,也不會再提三鎮之地,更不消說甚麼劃河為界了。藉此,達到罷兵的目標,以使其順利退回海內。
張叔夜是個實誠君子,並未詰問,折仲古笑道:“子昂何必過謙?我早就傳聞宋金開戰之前,你已鑒定女真定然背盟來攻,並且精確地預感了對方的出兵時候,進軍方向。我與嵇仲公這是誠懇來就教的。”
不過,折仲古既然能把題目看得這麼透辟,他就不成能想不明白第一第…。真正糾結的,就是第二條,說得直白些,如果動了斡離不,金國會不會傾舉國之力來複仇?如果會,大宋又敵不敵得住?他已經曉得本身一貫有“先見之明”,以是以為本身必定熟諳金國國情,是以纔來相問。既然他來相問,也就申明,他故意要打斡離不。本身不也正打著這個主張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