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78章 漻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蘄水出江夏蘄春縣北山。

縣即其稱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吳因楚喪,圍灊是也。《地理誌》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蘄水

又南至蘄口南,入於江。

北過其縣西,北入芍陂。

決水又北,右會陽泉水,水受氵夫水,東北流逕陽泉縣故城東,故陽泉鄉也。

肥水逕玄康城西北流,北出,水際有曲水堂,亦嬉遊所集也。

北過芍陂,西與沘水合。

世謂之史水。決水又西北,注水注之,其水導源廬江金蘭縣西北東陵鄉大蘇山,即淮水也。許慎曰:出雩婁縣。俗謂之澮水。褚先生所謂神龜出於江、灌之間,嘉林當中,蓋謂此水也。注水東北逕蓼縣故城西,而北注決水,故《地理誌》曰:決水北至蓼入準,注水亦至蓼入決。《春秋·宣公八年》冬,楚公子滅舒蓼。臧文仲聞之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逮,民之無援,哀哉!

灊者,山、水名也。《開山圖》灊山環繞大山為霍山。郭景純曰:灊水出焉。

淠水又西北逕馬亭城西,又西北逕六安縣故城西,縣故皋陶國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縣都陂中有大塚,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塚也。楚人謂塚為琴矣。

北過其縣東,縣故吳也。《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是也。《晉書隧道記》雲:在安豐縣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誌》曰:決水出雩婁。

又西北流。昔在晉世,謝玄北禦苻堅,祈八公山,及置陣於肥水之濱,堅望山上草木,鹹為人狀,此即堅敗北處。非八公之靈有助,蓋苻氏將亡之惑也。肥水又西北注於淮,是曰肥口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