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78章 漻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北逕五門亭西,西北流逕安豐縣故城西,《晉書隧道記》:安豐郡之屬縣也,俗名之曰安城矣。

肥水又北,右合閻澗水。水上承施水於合肥縣,北流逕浚遒縣西,水積為陽湖,陽湖水自塘西北,逕死虎亭南,夾橫塘西注。宋泰始初,豫州司馬劉順帥眾八千,據其城地,以拒劉勔,杜叔寶以精兵五千,送糧死虎,劉勔破之此塘。水分為二,洛澗出焉。閻漿水注之,水受芍陂,陂水上承淠水於五門亭南,彆為斷神水,又東北逕五門亭東,亭為二水之會也。斷神水又東北逕神蹟亭東,又北謂之豪水,雖廣異名,究竟一水。又東北逕白芍亭東,積而為湖,謂之芍陂。陂週一百二十許裡,在壽春縣南八十裡,言楚相孫叔敖所造。魏太尉王淩與吳將張停戰於芍陂,即此處也。陂有五門,吐納川流,西北為香門陂水,北逕孫叔敖祠下。

縣即其稱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吳因楚喪,圍灊是也。《地理誌》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北入於淮。

又北過壽春縣東。

呂忱《字林》曰:肥水出良餘山,俗謂之連枷山,亦或覺得獨山也。北流分為二水,施水出焉。

肥水

北過其縣東,縣故吳也。《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是也。《晉書隧道記》雲:在安豐縣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誌》曰:決水出雩婁。

蘄水

漻水北出大義山,南至厲鄉西,賜水入焉。水源東出大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逕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書所謂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水動。井今堙塞,遺址彷彿存焉。亦雲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社。賜水西南流入於漻,即厲水也,賜、厲聲附近,宜為厲水矣。一水出義鄉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逕隋縣注安陸也。

蘄水南對蘄陽州入於大江,謂之蘄口。洲上有蘄陽縣徙。

肥水自荻丘,北逕成德縣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逕芍陂東,又北逕死虎塘東,芍陂瀆上承井門,與芍陂更相通注,故《經》言入芍陂矣。

肥水自黎漿北逕壽春縣故城東為長瀨津,津側有謝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陸舟車,是焉萃止。又西北右合東溪,溪水引瀆北出,西南流逕導公寺西。寺側因溪,建刹五層,屋宇間敞,崇虛嶕堯也。又西南流注於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