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水自雩婁縣北,逕雞備亭。《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吳敗諸侯之師於雞父者也。安豐縣故城,今邊城郡治也。王莽之美豐也。世祖建武八年,封大將軍、涼州牧竇融為侯國,晉立安豐郡。
淠水又東北逕博安縣,泄水出焉。
山即蘄山也。
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彆山。
南過其縣西。
晉改成蘄陽縣,縣徙江州,置大陽戍,從齊昌郡移治於此也。
泄水
南過安陸入於溳。
又北入於淮。
又北會濡水,亂流西北注也。
沘水
決水自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東,又逕其北,漢高帝六年,封孔藂為侯國也。
淠水又西北逕馬亭城西,又西北逕六安縣故城西,縣故皋陶國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縣都陂中有大塚,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塚也。楚人謂塚為琴矣。
泄水自濡溪逕安風縣,北流注於淠亦謂之濡口。
又北過壽春縣東。
肥水自黎漿北逕壽春縣故城東為長瀨津,津側有謝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陸舟車,是焉萃止。又西北右合東溪,溪水引瀆北出,西南流逕導公寺西。寺側因溪,建刹五層,屋宇間敞,崇虛嶕堯也。又西南流注於肥。
蘄水南對蘄陽州入於大江,謂之蘄口。洲上有蘄陽縣徙。
灊者,山、水名也。《開山圖》灊山環繞大山為霍山。郭景純曰:灊水出焉。
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曆蘄山,出蠻中,故以此蠻為五水蠻。五水即謂蘄水、希水、巴水、及赤亭水、西歸水,蠻左憑居,阻藉山川,世為抄暴。宋世、沈慶之於西陽高低,誅伐蠻夷,即五水蠻也。
肥水出九江成德縣廣陽鄉西。
施水亦從廣陽鄉肥水彆,東南入於湖。
肥水西逕壽春縣城北,右合北溪,水導北山根源下注,漱石頹隍,水上長林插天,高柯負日,出於山林精舍右,山淵寺左。道俗嬉遊,多萃其下。表裡引汲,泉同七淨。溪水沿注西南,逕陸羽士解南。精廬臨側川溪,大不為廣,小足間居,亦勝境也。溪水流注於肥水。
蘄水出江夏蘄春縣北山。
決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縣西。
呂忱《字林》曰:肥水出良餘山,俗謂之連枷山,亦或覺得獨山也。北流分為二水,施水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