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大夫傅瑕殺鄭子納厲公,是其征也。水南有鄭莊公望母台。莊薑惡公寤生,與段京居。段不弟,薑氏無訓。莊公居夫人於城潁。誓曰:不及鬼域,無相見也。
洧水又右合濩陂水,水上承洧水於新汲縣,南逕新汲縣故城東,又南積而為陂。陂之西北即長舍城,陂水東翼洧堤,西麵茅邑,自城北門列築堤道,迄於此岡,世尚謂之茅岡,即《經》所謂茅城邑也。陂水北出,東入洧津,西北納潩流。
又東南太長社縣北。
水出捕獐山,東南流至鄭城東,北入黃水。黃水又東南,逕龍淵泉東南,七裡溝水注之,水出隟侯亭東南高山,東注,又屈而南流,逕升城東,又南曆燭城西,即鄭大夫燭之武邑也。又南流注於洧水也。
洧水東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濮音仆。洧水又東南與龍淵水合,水出長社縣西北。有故溝,上承洧水,水盛則通注龍淵,水減則津渠輟流。其瀆中泌泉,南注東轉為淵,淥程度潭,潔淨澄深,俯視遊魚,類若乘空矣,所謂淵無潛鱗也。又東逕長社縣故城北,鄭之長葛邑也。《春秋·隱公五年》,宋人伐鄭,圍長葛是也。後社樹暴長,故曰長社。魏潁川郡治也。餘以景明中,出宰茲郡,於南城西側,修立客館。版築既興,於土下得一樹根,甚強大,疑是故社怪長暴茂者也。稽之故說,縣無龍淵水名,蓋出近世矣。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長社北界有稟水。但是水導於隍塹當中,非北界之所謂。又按京、杜地名,並雲:長社縣北有長葛鄉。斯乃縣徙於南矣。但是是水即稟水也。其水又東南逕棘城北,《左傳》所謂楚子伐鄭,救齊,次於棘澤者也。稟水又東,左注洧水。
東過其縣北,又東南過其縣東,又南入於洧水。
洧水又東入汶倉城內,俗以是水為汶水,故有汶倉之名,非也,蓋洧水之氏阝閣耳。
洧水又東南逕辰亭東,俗謂之田城,非也。蓋田、辰聲附近,城亭音韻聯故也。《經》書:魯宣公十一年,楚子、陳侯、鄭伯盟於辰陵也。京相璠曰:潁川長平有故辰亭。杜預曰:長平縣東南有辰亭。今此城在長平城西北,長平城在東南,或杜氏之謬,《傳》書之誤耳。長平東南澇陂北畔,有一阜,東西減裡,南北五十許步,俗謂之新亭台。又疑是杜氏所謂辰亭,而未之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