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54章 潁水 洧水 氵異水 潧水 渠(沙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洧水又東入汶倉城內,俗以是水為汶水,故有汶倉之名,非也,蓋洧水之氏阝閣耳。

洧水自鄢陵東逕桐邱南,俗謂之天井陵,又曰岡,非也。

潩水又南分為二水,一水南出逕胡城東,故潁陰縣之狐人亭也。其水南結為陂,謂之胡城陂。潩水自枝渠東逕曲強城東,皇陂水注之。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岡北,皇陂即古長社縣之濁澤也。《史記》魏惠王元年,韓懿侯與趙成侯合軍伐魏,戰於濁澤是也。其陂北對雞鳴城,即長社縣之濁城也。陂水東南流逕明泉城北,故潁陰縣之狐宗鄉也。又東合狐城陂水,水上承陂水,而東南流注於黃水,謂之合作口。而東逕曲強城北,東流入潩水。時人謂之敕水,非也。敕、潩音相類,故字從聲變耳。潩水又逕東西二武亭間,兩城相對,疑是古之岸門,史遷所謂走犀首於岸門者也。徐廣曰:潁陰有岸亭,未知是否?潩水又南逕射犬城東,即鄭公孫射犬城也,蓋俗謬耳。潩水又南,逕潁陰縣故城西。魏明帝封司空陳群為侯國。其水自城西分為二,枝津東南出,又東逕許昌城南,東流入濩陂水。

洧水又東逕新鄭縣故城中。《左傳·襄公元年》,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於洧上,是也。《竹書經年》:晉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父伐鄫。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曰桓公。皇甫士安《帝王世紀》雲:或言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城內有遺祠,名曰章乘,是也。

洧水又東南逕會阝城南,《世本》曰:陸終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是生六子,孕三年,啟其左脅,三人出焉,破其右脅,三人出焉。其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也。鄭桓公問於史伯曰:王室多難,予安逃死乎?史伯曰:虢、鄶,公之民,遷之可也。鄭氏東遷,虢、鄶獻十邑焉。劉楨雲:鄶在豫州外方之北,北鄰於虢,都滎之南,左濟右洛,居兩水之間,食溱、洧焉。徐廣曰:鄶在密縣,妘姓矣,不得在外方之北也。洧水又東逕陰阪北,水有梁焉,俗謂是濟為參辰口。《左傳·襄公九年》,晉伐鄭,濟於陰阪,次於陰口而還,是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