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水高傲穴口東南逕洧陽城,西南逕茅城,東北又南,左合甲庚溝。溝水上承洧水於大穴口,東北枝分,東逕洧陽故城南,俗謂之複陽城,非也。蓋洧複字類音讀變。漢建安中封司空祭酒郭奉孝為侯國。其水又東南為鴨子陂,陂廣一十五裡,餘波南入甲庚溝,西注洧,東北瀉沙。
是水首受潩水,川渠雙引,俱東注洧。洧與之過沙,枝流派亂,互得通稱。是以《春秋·昭公九年》,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京相璠曰:以夷之濮西田益也。杜預亦言,以夷田在濮水西者與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字類音同,津瀾邈彆,不得為北濮上源。師氏傳音於其上矣。潩水又南逕鐘亭西,又東南逕皇亭西,又東南逕關亭西,又東南逕宛亭西,鄭大夫宛射犬之故邑也。
自鄶、潧東南,更無彆瀆,不得逕新鄭而會洧也。鄭城東入洧者,黃崖水也。蓋《經》誤證耳。
故成台以望母,用伸在心之思,感考叔之言,忻大隧之賦,泄泄之慈有嘉,融融之孝得常矣。
潧水出鄶城西北溪絡塢下。東南流逕賈複城西。東南流左合泌水,水出賈複城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南,右會承雲山川,水出西北承雲山,東南曆渾子岡東注,世謂岡峽為五鳴口,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東南流,曆下田川,逕鄶城西,謂之為抑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討伐,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之,能夠少固,即謂此矣。潧水又南,懸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積水成潭,廣四十許步,淵深難測。又南注於洧,《詩》所謂溱與洧者也,世亦謂之為鄶水也。
潩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
又東南太長社縣北。
潩水又東南,與宣梁陂水合,陂水上承狼陂,於潁陰城西南,陂南北二十裡,東西十裡。《春秋左傳》曰:楚子伐鄭,師於狼淵是也。其水東南入許昌縣,逕巨陵城北,鄭地也。《春秋左氏傳?莊公十四年》,鄭厲公獲傅瑕於大陵。京相璠曰:潁川臨潁縣東北二十五裡,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其水又東積而為陂,謂之宣梁陂也。陂水又東南入潩水。潩水又西南流逕陶城西,又東南逕陶陂東。
洧水又東逕鄢陵縣故城南。李奇曰:六國為安陵也。昔秦求易地,唐且受使於此。漢高帝十二年,封都尉朱濞為侯國。王莽改名左亭。洧水又東,鄢陵陂水注之,水出鄢陵南陂東,西南流注於洧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