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29章 易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後隸安喜,城郭南有漢明帝時《孝子王立碑》。

滱水又東,右會長星溝,溝出上曲陽縣。西北長星渚,渚水東流,又合洛光水,水出洛光溝,東入長星水,亂流東逕恒山下廟北。漢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晉、魏改有東西二廟,廟前有碑闕,壇場列柏焉。其水又東逕上曲陽縣故城北,本嶽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歲十一月至於北嶽,侯、伯皆有湯沐邑以自齋潔。周昭王南征不還,巡狩禮廢,邑郭仍存。秦罷井田,因以立縣,城在山曲之陽,是曰曲陽,有下,故此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又東南流,胡泉水注之。水首受胡泉,逕上曲陽縣南,又東逕平樂亭北,左會長星川,東南逕盧奴城南,又東北,川渠之左,有張氏墓塚,有《漢上穀太守議郎張平仲碑》,光和中立。川渠又東北合滱水,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今考此城之南,又無山以應之,是故前後論者,鹹以《地理誌》之說為失。又即俗說以唐城為望都城者,自北無城以擬之。假複有之,路程紆遠,江山之狀,全乖古證,傳為疏罔。是城西北,豆山西足,有一根源,東北流逕豆山下,合蘇水,亂流轉註,東入滱。是豈唐水乎?所未詳也。又因而城之南如東一十餘裡,有一城,俗謂之高昌縣城,或望都之故城也。故縣目曰望都,縣在唐南。皇甫謐曰:相去五十裡。稽諸城地,猶十五裡,蓋書誤耳。此城之東,有山孤峙,世以山不連陵,名之曰孤山。孤、都聲附近,疑即所謂都山也。《帝王世紀》曰:堯母慶都所居。張晏曰: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望都縣覺得名也。唐亦中山城也,為武公之國,周同姓。厥後桓公不恤國政,周王問太史餘曰:今之諸侯,孰先亡乎?對曰:天生民而令有彆,以是異禽獸也。今中山滛昏康樂,逞欲無度,其先亡矣。後二年果滅。魏文侯以封太子擊也。漢高祖立中山郡,景帝三年為王國,王莽之常山也。魏皇始二年,破中山,立安州,天興三年,改曰定州,治水南盧奴縣之故城。周之衰也,國有赤狄之難,齊桓霸諸侯,疆理邑土,遣管仲攘蠻夷,築城以固之。昔耿伯昭歸世祖於此處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