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番外五 薛仁貴(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由是,至此,此事終成定論。

岑長倩搶先道:“新羅人降而複叛,確切該殺,但依臣之見,眼下當務之急是安定遼東兵變,隻是要否如薛將軍所言那邊行重典,可待平叛後視新羅局勢而定。”

大殿中,中書令王玄策,門下侍中岑長倩,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尚書右仆射長孫衝,並幾位掛著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的重臣相互對視了幾眼,也都能猜到李恪的心機。

李恪看著薛仁貴,道:“著薛仁貴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使持節,實授,營州都督王方翼副之,領河北道並安東都護府兵十萬兵東征,定三韓之患。”

聽著薛仁貴的話,李恪沉默了半晌,明顯也是在考慮薛仁貴方纔的話,畢竟遵循薛仁貴的意義,朝野高低,隻怕他是最好人選了。臣子拳拳情意,他倒是不好回絕太過。

李恪會躊躇倒也不是因為彆的,隻是因為李恪很清楚,此番掛帥的主將可不是個好差事,是要殺人的。

薛仁貴也是心頭一顫,緊接著,當即應道:“末將領命,必不負聖恩。”

一聲令下,血流成河,萬條性命,到時留於青史之上的名聲必不會好聽,乃至還會落得個屠夫之名,薛仁貴是李恪的親信愛將,已經年已五旬,在這個本該功成名就的年紀叫薛仁貴再背上如此罵名,李恪於心不忍。

以薛仁貴的官位,拜行軍大總管並不奇特,但是李恪的口諭中卻罕見地呈現了“使持節”、“實授”幾個字,這倒是有著其他的意義了。

薛仁貴的本領,李恪很清楚,對於薛仁貴能夠平叛,李恪也有絕對的信心,但對於讓薛仁貴掛帥這件事,李恪卻有些躊躇。

“末將在。”薛仁貴曉得李恪這是同意了本身的話,神采一凜,當即應道。

李恪對薛仁貴問道:“聽仁貴方纔的意義,但是成心掛帥出征?”

薛仁貴在乎的天然不是軍功,他現在在做的就是為君分憂,替李恪完整處理遼東遺禍,至於其他的,他不甚在乎。

李恪把幾位宰相留下專議此事,明顯就是已經動心了。

唐之都督、總管,乃至是部分的刺史在外鎮時都有“使持節”之號,但不過是加個名頭,實際上並不授節,可這一次李恪給了薛仁貴實授,這可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代天出征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