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尚武,這些個宰相又何嘗不是,這些宰相中大部兼顧上都是有軍功的,他們對待複叛的外族的態度和薛仁貴一樣倔強,隻不過他們和薛仁貴分歧,他們畢竟是宰相,要顧及的事情更多些。
王玄策一開口,這事的風雅向就算是定下了,剩下的就是掛帥出兵的事情。
“方纔仁貴的話,你們如何看?”李恪坐於上首,環顧著一圈世人,問道。
有了李恪“使持節,實授”這句話,薛仁貴到了遼東,就是遼東真正的主宰,生殺予奪皆由其意,可見李恪對薛仁貴的信賴,對此行的正視。
這一刻,殿中的宰相們都清楚,李恪畢竟是行伍出身的天子,固然行仁政、重文教,停戰事十餘載,但一朝怒起,他骨子裡要走的畢竟還是王霸之道,彆人是勸不得的。
而後百年,《唐書》有載: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保、汾國公薛仁貴奉皇命,持節東征,戰於遼東,時不過三月,遂平新羅之亂。此役,斬三韓王室人萬餘,近亡其族,乃懾遼東,得數百載承平,至此,遼東終為唐土,三韓遺民,遂稱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