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疏_第14章 (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 破根生也。旁觀待也。無二所覺為相待緣。獨此身根無生識理。下破境生

長水沙門子璿集

表裡不成。中雲何立 例破識體也。觸立則根立。內無則外無。根境不存。識何為相耶

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混亂。雲何成界 破共生也。若根境合生中界者。此識中界知不知彆。故雲中離。若成彆者。此識中界一半合根一半合境。故雲兩合。兩合若成。有混亂過。知與不知同一界故。界義應非。或離者開義。或猶無也 三結示虛妄

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五身觸界三。一牒計雙征

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香臭相傾破也。非無也。無不聞也

汝識決定。依於法生。今汝諦觀。法法何狀 總問法塵也。法塵之法故雲法法。以彆揀通也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複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 二隨計牒破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雲何識知是味非味 引例無知破也。從味所生豈合名識。故雲識自為味。設許名識。亦不自嘗。引例可見

複次阿難。雲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梵雲馱都。此雲界。界是因義。根境識三互為因故。又種族義。根境識三各一種族。又眼等六種族彆故 二彆破六。一眼識界三。一牒計雙征

不該虛空生汝心識 破空生也

若非知者。此塵既非色聲香味聚散冷暖及虛空相。當於安在。今於色空都無表示。不該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破無知也。初五句定非色空。次一句鞠問安在。色空二事攝諸法儘。既非色空。今何地點。今於下二句。推無所表也。若此法塵亦色空攝。以何暗見知是法塵。不該下二句破空外無成也。色空以內既無表示。不成此塵處有空外。以空無外故。心非下二句結無處義。如上推檢。法塵不有。則心無所緣之境。從何故立處耶 三結示虛妄

又統統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 如前五味各生一物。識必境生亦應多體。即識從於味。識即成多也

不聞非界。聞則同聲 初句不聞無界破。若不聞識亦不聞聲。能聞所聞俱無界義。後一句聞識同聲破。可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