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疏_第14章 (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識已被聞。誰知聞識 成所無能破也。能了之識已作句聞之境。誰為能知知此聞識

知則名心。異汝非塵同貳心量。即汝即心。雲何汝心更二於汝 破有知也。初句奪用心量。離心之法如有知者。應名為心。異汝下更分即異以破。初二句破異。有知之法若異汝心。即同彆人。異於汝心又有知故。即汝下三句破即心。初句半牒半定。後二句破。有知之法既即汝心。即應汝心以外更有汝心也。故雲更二於汝

不該聲聞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表裡相複從何成 破共生也。初二句正破中界。根境各生尚非。共生豈有此理。後三句顯無根塵。對邊立中。中既不成。邊亦不立也 三結示虛妄

是故當知。法例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俱虛妄。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四破十八界二。一總征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雲何生 正破識界無體也。所因即法塵。法塵尚不成得。豈生汝識。能所俱無立何為界三結示虛妄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認識。此識為複因意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 二隨計牒破

又統統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 如前五味各生一物。識必境生亦應多體。即識從於味。識即成多也

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 前五句。正顯無體。法塵即前五之影。故離五無體。生則下四句牒破轉救也。設汝救言。色及餘法雖非意境。生滅二種恰是法塵者。若爾生滅無體。滿是色等。若起若止。無彆生滅在色等外

是故當知。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三鼻識界三。一牒計雙征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 初三句牒計總問。以肉下破。浮塵是知。身自知觸。非是鼻根也

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覆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互即雙亡破也。若汝不準鼻有二者。則香臭混然都無有彆。以從一鼻之所流故。若無香臭。說何為著名生識界

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 先破根生。此離塵無體破也。月朔句牒。於汝下五句正破能生。由法生故各種心生。若冇法塵意根不起。離緣下二句例破所生。離前法緣。尚無根之形貌。況所生識。將何起用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雲何識知是味非味 引例無知破也。從味所生豈合名識。故雲識自為味。設許名識。亦不自嘗。引例可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