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_第45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見慣了後代一畝地水稻或者小麥幾百公斤至上千公斤的產量,63公斤,這點畝產對他來講,毫無冷傲的感受。不說後代高產種類的小米,產量在800多公斤是如何的驚人,光是淺顯的300-400公斤,就充足讓張洪對熊部落的畝產63公斤免疫了。

至此,熊部落第一年大範圍的主糧蒔植,算是美滿完成了。

幸虧張洪另有其他的體例,那就是在圍牆裡修建簡易的糧倉,作為粟臨時存儲的中轉站。

終究,張洪還是壓服了巫和其他骨乾,將收成的粟米也作為食品來分給他們,但不是完整遵循這個四分之一的比例,而是給每個部落各加了50條肉乾,50條鹹魚,彆的再帶上20個小雞,並意味性地奉上脫殼後的粟米30斤作為賠償。

以是歸去前的這些天,這些部落的人熱忱格外高漲,勞動的主動性也很高,十來天的時候,硬是將南麵地步向西邊又擴大了800餘米長、寬約400米,新增地步500畝,隻要比及犁一遍,再撒上草木灰和肥料,來歲開春又是一片好地了。

但張洪和巫等骨乾不能歇著,部落現在看似家大業大,但要麵對和處理的題目也比其他部落多。

“是,族長,”熊奇挺起胸膛,昂聲應到,論捕獵程度,他在部落裡並不是頂尖的,論學習的聰明勁,他幾近是倒數,但論對張洪的崇拜,他自認第二,冇人敢認第一。

其他部落的人最多再待十天就要往回趕了,並且承諾他們的“用度”,也要兌現。當時跟各個部落承諾的,每個月會遵循1斤鹽的用度作為勞動的分外賠償,這筆用度,也就是不到500斤鹽就能處理的;而當時冇籌算讓他們參與打獵,可出於食品的儲備考慮,張洪便跟帶隊的各族籌議,以打到獵物四分之一的用度,作為對他們著力的賠償。兩個多月以來,援助扶植的160名獵手,共收成獵物肉乾4500條,獸皮400多張,活捉的牲口120多頭,雞鴨冇算,那遵循這個比例,需求支出肉乾1125條、獸皮100張、牲口30隻。

勞累了好久的族人們在這幾天終究能夠好好歇息了,各支打獵隊和貿易隊,也冇有立即規複捕獵和出行,也被張洪要求呆在部落裡歇息,全部部落,除了製作陶器、打鐵和製鹽普通出產外,其他的都被張洪放假了,躺在房間裡呼呼大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