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_第45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來到食堂吃完給他留的飯以後,張洪找到了蹲在蘑菇屋的巫,想跟他籌議著接下來的事情安排。

倉體全部高1.4米擺佈,用木樁、木板和獸皮作為圍牆,既能遮風擋雨又不會將粟給漏出去。在倉體的頂部,用木板、粟杆、和瓦片建了一個屋頂,屋簷伸出牆體達一米,如許即便是暴雨,也能有效地製止雨水進入糧倉。

至於鹹魚,因為捕魚的多為熊部落的人,給他們分上1000條鹹魚就差未幾了。

張洪和巫與熊大熊二等骨乾們為此停止了狠惡的辯論。

……

本來還能夠如許?在部落四周的空位上撒上草籽,等春季就能收成這麼多。

除了開荒,熊部落還籌辦跟各部落展開更大範圍的物質互換,其他部落能夠仰仗手中的物質,兌換熊部落裡的陶器、食鹽、皮衣皮鞋、獨輪車、架子車(不含驢子)、煤球、蔬菜乾、蘑菇、麻布等,乃至連驢子和雞鴨等活體牲口,也在熊部落兌換的清單裡。

全部糧倉高3米擺佈,最大直徑5米,每個糧倉內部去掉支撐柱、隔斷等,能有5立方米的儲存空間,就是5000升的空間。儲存粟最多能到5000公斤,約莫100石。遵循張洪之前規定的,糧食的計量除了重量外,另有體積,一石即是十鬥,一鬥即是十升,一升即是十合,一升就是1000毫升。

多公斤!

前幾天收成的粟就將全部堆棧都堆滿了,在第五天的時候,熊巫他們就感覺提早籌辦的麻袋和陶缸裝不下,本來用於裝糧食的房間,已經被摞起來的麻袋和陶缸塞滿了。

他們都曉得田野有很多這類野草,但幾近冇有人想著去拿這些草籽當食品。

然後是秋耕的事情,固然秋收完方纔到8月份,但此地的緯度很高,氣候涼的也快,已顛末端立秋,郊野裡淩晨的時候已經有了露水。這個時候是比較合適給已經耕耘過的地步翻土的,粟杆留在空中上的,另有十幾厘米,需求將這些茬子全數給清理出來,便利來年蒔植。

終究,張洪還是壓服了巫和其他骨乾,將收成的粟米也作為食品來分給他們,但不是完整遵循這個四分之一的比例,而是給每個部落各加了50條肉乾,50條鹹魚,彆的再帶上20個小雞,並意味性地奉上脫殼後的粟米30斤作為賠償。

穀倉的汗青非常悠長,特彆是四大文明古國,幾近都有著各自穀倉的製作體例。後代有很多馳名的糧倉,儲存的食品,充足一個處所吃上幾年,並且自古以來,糧倉就是各個國度或權勢戍守的重中之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