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_錢莊與銀行的不同以及山西票號曆史(轉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錢莊的性子是兌換,票號是彙兌;錢莊的停業範圍隻限於本地,不在外埠設分店,票號則分莊遍及天下各大商埠;票號的存款以官款為大宗,放款隻借給錢莊、官吏及殷實商號,錢莊的存放款,則以普通商報酬工具;錢莊做貼現、兌換、買賣金銀、互換票據等,票號均未兼及;票號交給官吏,發行紙幣,錢在重視社會信譽,不發紙幣。這是票號與錢莊相互分野、相互銜接的處所。票號集合精力運營各地的來往彙兌,把有關處所性子的停業,逐步讓與錢莊。在一些處所,票號總號與票號分莊,拜托鄰近殷實的錢莊為代理處。

川漢鐵路股款儲存有310萬銀兩,此中106萬兩股款交由山西三晉源、協同慶、天成亨、蔚長厚、蔚豐富、新泰厚等票號收存,表白山西票號與商辦鐵路之間存在著融通資金的乾係。山西票號還為近代企業收存股款、代招股金。光緒三十年(1904)大德通票號曾在開封、上海、漢口、北京等地為河南均窯磁業公司代招股金。光緒三十二年(1906)日升昌等票號曾為河南廣益紡紗公司代為收儲股金。

票號運營彙兌和存放款停業,最後以商號和小我為工具,以本地商埠為重心,鹹豐以來,又為清當局大量彙兌公款。

另:山西票號的停業內容與範圍:

3、彙兌京銀。鹹豐時,承平軍和清軍進入了決鬥階段。八年(1858)承平軍摧毀了江北大營,十年(1860)再破江南大營,乘勝占據姑蘇,兩軍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苦戰,長江以北,又有撚軍活潑於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山東、山西、河北等省。在這類環境下,各省、關已冇法按舊例向北京解送京餉。如鹹豐十一年(1861)各省應解京響700萬兩,實際隻解送到100萬兩。清當局不得已,於同治元年(1862)十仲春準戶部奏摺,令各省督撫將京餉覓殷實票號設法彙兌。同治二年(1863),湖南將京餉銀五萬兩交在省會由山西販子創辦的蔚泰厚、新泰厚票號彙兌。是年,四川的四萬兩工程銀,因“陝省賊匪猖獗”,交山西販子創辦的元豐玖票號彙兌。是年六月,湖北省將江漢關收洋稅項下籌動銀三萬兩,“因直隸門路梗阻,仍由漢鎮蔚泰厚票號兌付”。是年八月,又將地丁、鹽課、土稅、關稅等款計十餘萬銀兩,“在漢鎮蔚泰厚、元豐玖等票號內彆離彙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