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九章 虞舜禪夏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BC2252年,舜塟娥皇於渭水畔。

舜說:“契,百官不相敬愛,五倫不順,你擔負司徒,去謹慎地實施五倫教誨,做好五倫教誨,在於要刻薄。”契擔負司徒,主管束化,百官都親善敦睦。契為帝嚳的後嗣,母為簡狄,姓子。

舜說:“你們這些人,要謹守職責,不時幫手我做好上天托付的治國大事。”而後,每三年考覈一次功勞,顛末三次考覈,遵循成績升遷或貶黜,以是,非論遠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鼓起來了。

BC2268年,舜命禹代理措置朝政。

BC2253年,舜帝命子義鈞封於商(近商丘),後代稱虞國。

舜時名臣有皋陶(yáo,姚)、契、稷(棄)、伯夷、夔(kuí,奎)、龍、倕等,他們從堯的時候就都獲得舉用,在文祖廟入耳用,但卻一向冇有詳細職務,近似於參事。

舜又說:“皋陶,蠻夷擾亂中原,擄掠殺人,在我們的境表裡反叛,你擔負司法,五刑要利用恰當,按照罪過輕重,大罪在田野上履行,次罪在市、朝內履行,本家人犯法送交甸師氏措置;五刑寬減為放逐的,放逐的遠近要有個規定,按罪過輕重彆離放逐到四境以外、九州以外和都城以外。隻要公道嚴明,才氣令人佩服。”

BC2249年春正月,夏後(禹)以獲得上天的啟迪的名義,決定將十二行政州規複為九州。

舜帝正式即位今後,與他們商討後,決定開放四門(主理諸侯事件的部分),體味串連四方的環境,他讓十二州牧會商稱帝應具有的功德,他們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冷淡巧舌奉承的小人,如許,遠方的外族就都會歸服。

BC2279年,舜開端任命相乾的首要任命:

BC2267年正月,舜為夏後(禹)向上天宣佈,舜正式禪讓帝位給禹。此時舜69歲,禹61歲。

舜說:“龍,我非常仇恨那種誣告彆人的好話和滅儘道義的行動,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綱言官,遲早傳達我的旨命,陳述下情,必然要誠篤。”龍主管四門歡迎各方諸侯,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

西王母族名崑崙,是西戎中的首要部落之一,其處於母係氏族階段,西王母為魁首。後代常將其族名和魁首名與神話聯絡在一起。直到周另有西王母的傳說。

傳說舜帝巡狩四方,清算禮法,減輕科罰,同一度量衡。要求群眾“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貢獻父母,敦睦鄰裡。在其管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因此《史記·五帝本紀》稱“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此中於民。其斯覺得舜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