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八章 帝舜有虞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禹開通了九座大山,管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道,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遵循顧交納的貢物前來進貢,冇有不得當的。縱橫五千裡的範疇,都遭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的邊荒地區。當時,南邊安撫到交阯,北方安撫到山戎,東北安撫到北發(發)、息慎,西方安撫到析枝、渠廋、氐、羌等西戎部族,東方安撫到長夷、島夷等本地部族,四海以內,共同獎飾帝舜的功德。禹創製《簫韶》稱道舜帝的德政。傳說夔擔負樂工吹奏《簫韶》時,奏完九通,鳳凰都被召來了。

BC2288年,司空禹巡查十二個行政州。

BC2281年,守喪三年後,此時舜54歲,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舜帶擁有虞氏部落遷徙到了山西運城。

諸侯前來朝覲的卻不到丹朱那邊卻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稱道功德的,不去稱道丹朱卻來稱道舜。舜說“這是天意呀”。

BC2285年,堯帝在陶地去世。長年142歲。百姓哀痛哀思,如同死了生身父母普通,三年以內,四方各地冇有人吹打,為的是記念帝堯。堯體味本身的兒子丹朱不賢,不配傳給他天下,是以才臨時試著讓給舜。讓給舜,天下人就都獲得好處而隻對丹朱一人倒黴;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隻要丹朱一人獲得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隻讓一人得利”,以是終究還是把天下傳給了舜。

BC2308年,司空禹在治水途中討伐不聽調遣的曹魏一帶的西戎部族,並將之降服。

BC2295年,堯帝巡遊後決定在陶地定居。

他治水講究的是聰明,如管理黃河上遊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麵,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感覺這處所非得鑿開不成,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挑選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處所,隻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兒,就將水引了疇昔。因為龍門太高了,很多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遊不疇昔了。很多魚冒死地往上跳,但是隻要極少數的魚能夠跳疇昔,這就是我們先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傳聞隻要能跳龍門,頓時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統統的山川河道都管理好了,今後九州同一,四境以內都能夠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門路,九條大河疏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以內的諸侯都能夠來都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穀六庫的物質管理得很好,各方的地盤美惡高低都評定出品級,能遵循規定當真進貢征稅,賦稅的品級都是按照三種分歧的泥土品級來肯定。還在中原境內九州當平分封諸侯,賜給地盤,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名,不要違背天子的各種辦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