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淩晨,吃過早餐,散瑞便親身引領老子師徒登上陳倉山石鼓峰,公然見得有十麵石鼓擺列山顛。
且說老子與尹喜一行來到大散關,已是傍晚時分。
陳倉山石鼓願位於石鼓峰巔,石鼓共十麵,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實為碣狀),十麵花崗岩材質石鼓每個重約千斤。周宣王時被人發明後,派史籀前去,命工匠在每個石鼓上麵都鑿刻“石鼓文”,並將十麵石鼓彆離定名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每麵石鼓數字不等,總計七百一十八字,每字有兩寸見方,字體為人所從未見過。內容最早被以為是記敘周宣王出獵的場麵,故又稱“獵碣”。也有人言,石鼓記敘了春秋期間為先人所不知的周王太史來秦宮與王出遊汗青。可惜,周宣王那邊曉得,史籀在去往陳倉山路上,遇見一對賣桑弓、箕箭袋佳耦,口唱兒歌:“月將升,日將浸;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史籀問其兒歌所指,告曰:“周將為我滅亡,秦將取而代之。何必為其樹碑立傳,莫若歌秦。”史籀便按賣桑弓、箕箭袋的佳耦旨意內容鑿刻石鼓。因其勞累過分,待工匠鑿刻完工石鼓不久,便離世而去。賣桑弓、箕箭袋的佳耦也唱著兒歌拜彆。而後,無人能解釋“石鼓文”切當內涵。
《而師》詩篇預言稱道“天子致胙”秦惠文王以及嗣王武王始國之事,關頭時候點為武王元年始國之時,即公元前310年;
《吾車》詩篇預言秦昭襄王定蜀之事,關頭時候點為昭襄王六年司馬錯定蜀之時,即公元前301年;
尹喜也感慨道:“而後秦采納聯楚製晉之策,成為晉在西方的親信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職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於秦、楚兩大國的應戰。以是,楚雖未插手郩之戰,但倒是肴之戰最大受益者。”
老子言道:“此乃天道所為,先人自會發明。”
《作原》詩篇預言稱道的是秦孝公變法和遷都鹹陽之事,關頭時候點為孝公十二年遷都鹹陽之時,即公元前350年;
散瑞不便再問,隻得引領老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