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蹟仙蹤_第十五回 大散關聞石雞啼鳴 陳倉山釋石鼓碣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老子與尹喜分開大散關七百年,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恰是安史之亂的第三年,唐肅宗李亨帶兵由靈武南下安定兵變,行至陳倉時,複聞神雞啼鳴,聲傳十餘裡,,看到陳倉山上錦雞萬千,不由脫口而出,“公然是寶雞、寶雞”,因而改陳倉城為寶雞。

大散關南端的陳倉山雄峰插雲,峰嶽若同天柱聳峙,似玉筍排空;西連吳嶽,東接太華;雲繞峰腰,觸石時呈五色。山下有相傳為薑太公垂釣處的磻溪,另有文王廟和薑太公廟,廟旁有一巨石,傳聞是薑太公的垂釣台,台上猶有垂釣者兩膝著地的陳跡。

《鑾車》詩篇預言稱道“天子致伯”秦孝公之事,關頭時候點為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孝公之時,即公元前343年;

大散關坐落在西虢陳倉城南四十餘裡的大散嶺中,東望函穀關天險,北眺渭水河滾滾,西窺祈山綿綿,南看陳倉山巍然。在這裡秦嶺山勢有所間斷,與自西來的隴山之間構成了一條隘道。先人操縱這條隧道,開通了保持巴蜀與關中的陳倉道。大散關便是專為扼守陳倉道而設立,與武關、潼關、函穀關並稱為八百裡秦川的四大流派,也是關中入蜀的必經之所,素有“川陝襟喉”之稱,向來皆是兵家必爭之地。設關以來,大散關頭大小戰役產生無數,此中最馳名的戰役當數秦晉的“崤之戰”。

此預言厥後全數應驗。但是,老子當時不便解釋預言。

老子深思半晌道:“此六詩篇皆預言將來秦國之事,天機不成再泄漏,包涵!”

尹喜也感慨道:“而後秦采納聯楚製晉之策,成為晉在西方的親信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職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於秦、楚兩大國的應戰。以是,楚雖未插手郩之戰,但倒是肴之戰最大受益者。”

《虞人》詩篇稱道的是秦穆公用賢乃至稱霸西戎之事,關頭時候點為穆公五年用虞人大夫百裡奚之時。

《吾車》詩篇預言秦昭襄王定蜀之事,關頭時候點為昭襄王六年司馬錯定蜀之時,即公元前301年;

老子言道:“此乃天道所為,先人自會發明。”

大散關,古稱崤關。周厲王期間,這一帶是周朝散國的封疆,後秦國穆公稱霸,將散國兼併。

《而師》詩篇預言稱道“天子致胙”秦惠文王以及嗣王武王始國之事,關頭時候點為武王元年始國之時,即公元前310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