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蹟仙蹤_第三十一回 登臨嶽麓相選地脈 欣幸洮河觀賞流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老子一行來到嶽麓山下,麵前是五彩繽紛的秋色。這山實在不大,僅數十丈,卻有幾份神韻。固然是在春季,卻仍然楊柳輕拂、鬆柏滴翠、碧水環抱、花放鳥鳴山光水色秀美娟秀,在萬綠叢中,銀杏泛黃,楓葉漸紅,檫樹塗上澄色,可謂野趣橫生,充滿魅力,決然送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天下。

眾生肖馬上喝彩雀躍起來:“好啊!徒弟方法我等見地個多名勝古蹟,甚幸!甚幸!”

老子淺笑慎怪道:“你等切莫對勁失色。”

秦佚道:“築房造屋之事交予我辦,明春便可入住。”

相傳在好久好久之前,有一名牧主的女兒看上了給她家放羊的小夥子,並常常體貼和幫忙他,但小夥子固然心底敬慕,隻因家道困寒,難以言表。久而久之,兩位年青人在耐久的來往中,心心相印,相敬相愛,誓為連理。但老牧主決不承諾。最後在女兒的執意祈乞降以死相逼下,老牧主向放羊的小夥子提出了一個刻薄的前提。那就是,如果必然要娶他的女兒為妻,必須以珍珠金飾作為聘禮。因而,小夥子和女人日夜深思,但是到那裡去才氣尋覓珍珠呢?

見過秦佚母舅,入駐秦佚宅院,殷勤接待飯食。金虎、烏龍、蟒蛇等不避秦佚,便都現出身形。當晚在院中坐臥閒談,秦佚就教老子道“我固然官職不大,但仍想造福一方,可所統領之村,並非都如桃花坪調和,盜竊之究竟有產生。先生可否指教為官管理之道?”

老子對秦佚笑道:“你所頌乃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叔所著國風《東山》也,不過此東山非彼東山。”

因而,老子騎上青牛,牛頭站立灰鼠,金虎背伏玉兔,白羊緊跟,毛猴肩立雄雞,黃狗與胖豬隨後,由秦佚騎白馬引領,烏龍尾盤青蛇空中護行,走下嶽麓山,再,一起東行,奔往槐裡小村。

嶽麓山坐落於古絲綢之路金城關(今蘭州)之南,素有金城“南大門”之稱,是狄道連接臨夏、甘南、隴南、定西的扭帶。還因其位於洮河之濱的狄道郡城之東,亦稱東山。後因宋時建東嶽廟於山麓而得名。此章為顯現其山大氣,故不曰時名東山,而用今名嶽麓。

上山有擺佈兩條路,左路開闊平坦,右路狹小峻峭,老子一行挑選右路,拾級迴旋而上。山勢雖不險,但越爬的高,就越見的風景多。登到一石壁台前,但見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從東而來,洄環擺佈,與溪水交彙,泠泠作響,且有花草樹木掩映,小鳥迴翔。夏秋之交,台上觀之,彷彿禦風而遊太虛。鄰近山頂,才俄然明白,本來擺佈兩條路就山勢構成一個圈,順轉和倒轉的結果是一樣的。上到山頂一寬廣平台處,便能夠俯瞰狄道城郭。向北放眼望去,斑斕的洮河沿著古絲綢之路向北而去,良田萬傾,人家整齊,人生浩渺,六合無窮,狄道城象個靈巧的孩子,依偎在洮河的懷裡。老子立於一株很有些年初的梧桐樹下,禁不住讚歎道:“此山不比凡山,彷彿是有靈氣的滋養不見一絲冷落蕭瑟之感,倒很有幾份隴上江南的風味。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山便是最好之解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