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蹟仙蹤_第三十一回 登臨嶽麓相選地脈 欣幸洮河觀賞流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老子對秦佚笑道:“你所頌乃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叔所著國風《東山》也,不過此東山非彼東山。”

秦佚不解道:“為何要待明秋?”

秦佚也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眾生肖都幾次點頭。

老子師徒在秦佚,一晃兩月不足。秦佚白日去郡府措置公事,老子與眾生肖去郊野周邊辛店、寺窪山等遺址旅遊。夜裡,老子與秦佚講經傳道,偶然秦佚母舅也前來看望問道。

嶽麓山坐落於古絲綢之路金城關(今蘭州)之南,素有金城“南大門”之稱,是狄道連接臨夏、甘南、隴南、定西的扭帶。還因其位於洮河之濱的狄道郡城之東,亦稱東山。後因宋時建東嶽廟於山麓而得名。此章為顯現其山大氣,故不曰時名東山,而用今名嶽麓。

聽老子出此言,秦佚也來了興趣,吟誦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製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成畏也,伊可懷也。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歎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於飛,熠耀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當晚,老子與秦佚持續講經傳道。第二日,秦佚回郡衙對付差事,老子與眾生生持續觀遊。如此這般,便到了春暖花開。這日,老子晚,老子對秦佚道:“我等明日將持續西行,要先去海巔峽遊尋禹跡,然後過皋蘭,去黃河以西。”秦佚道:“我送先生於海巔峽。”

上山有擺佈兩條路,左路開闊平坦,右路狹小峻峭,老子一行挑選右路,拾級迴旋而上。山勢雖不險,但越爬的高,就越見的風景多。登到一石壁台前,但見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從東而來,洄環擺佈,與溪水交彙,泠泠作響,且有花草樹木掩映,小鳥迴翔。夏秋之交,台上觀之,彷彿禦風而遊太虛。鄰近山頂,才俄然明白,本來擺佈兩條路就山勢構成一個圈,順轉和倒轉的結果是一樣的。上到山頂一寬廣平台處,便能夠俯瞰狄道城郭。向北放眼望去,斑斕的洮河沿著古絲綢之路向北而去,良田萬傾,人家整齊,人生浩渺,六合無窮,狄道城象個靈巧的孩子,依偎在洮河的懷裡。老子立於一株很有些年初的梧桐樹下,禁不住讚歎道:“此山不比凡山,彷彿是有靈氣的滋養不見一絲冷落蕭瑟之感,倒很有幾份隴上江南的風味。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山便是最好之解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