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蹟仙蹤_第三十二回 海巔峽遊大禹遺蹟 皋蘭山遇佛子辯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見迦葉深思不語,毛猴道:“道佛教主有相好之異、容服之異。老君有妙相而釋迦無,老君容止威儀,而釋迦偏袒右肩。”迦葉道:“釋迦有不成勝數的寂靜妙相,他著法衣,乃異世俗之服。”雄雞道:“道法天然,老子著俗服馴良可親。”

有詩評曰:

是夜,老子端坐於三台閣內似睡非睡,眾生肖彷彿有要事商討,一向在交頭接耳閒談。老子恍忽中,見得白日所見那迦葉進入閣中。彷彿與眾生肖有約,徑直走疇昔,端坐於麵前道:“今晚約與老聃高徒切磋道佛之異同,我白日與眾生肖言佛教優於玄門之說,並無貶諱之意,諸位生肖先請以證駁之。”

再表這皋蘭山,它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東西環拱州城,延袤二十餘裡,是皋蘭城區的天然樊籬。皋蘭建置亦早,夏、商時,為西羌族聚居地。周時由羌戎、月氏、匈奴占有。春秋末年,匈奴趁秦向六國進軍之機,大肆南下。逼近黃河一線後,站到黃河邊上看到山非常高,以是取名叫皋蘭。今後時開端,這座大山就成了皋蘭州城滄桑光陰的見證。

老子道:“再送你《品德經》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六合之根。綿綿嗬!其若存!用之不堇。”

現在,老子彷彿醒來道:“好了,好了。佛道固然有異,確有殊途同歸之處。道佛應講究合緣。”

因而,一場道佛之辯,終究偃旗息鼓。恰是:

大禹最長於治水。如果我們以大禹期間為背景,對這一瞭解就能一氣喝成。上善治水。此乃是對大禹功勞的表述。水善利萬物而又不爭,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此乃對水的性子的總結。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用於社會的管理所應有的態度和體例。夫唯不爭,故無憂。此乃管理的結果。

高徒論爭三台閣,釋迦善目視老聃。

太極圖前****旁開陰陽五泉邊。

老子道:“再送你《品德經》七章:“天長,地久。六合之以是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

迦葉道:“尊師講人之患莫如有身,既然有身,如何能去除煩惱?如果講長生,尊師可長生嗎?以是玄門與佛教比擬,如同小井和大海,其教門好壞可知。”青牛持續老鼠道:“存亡若同道言有無,生即有,乃萬物之母;死即無,乃萬物之始。故存亡不過是道之循環。”迦葉道:“公然名師出高徒,道言存亡與佛說轉世大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