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懸案故事_王莽稱帝的是是非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此時,朝野高低,儘是對王莽的溢美之詞。他又派使者持金幣誘使塞外的少數民族臣服於漢朝,從而構成天下一統、四方臣服的可觀局麵。元始五年(5),漢平帝病逝,王莽假借卜筮之術,欲選立年僅2歲的劉嬰為帝。適逢大臣上書,言浚井時發明白石丹書“告安漢公莽為天子”,世人以為是“符命”之兆。在征得王政君同意和群臣的勸諫下,王莽攝行天子之事,車服出入警蹕(天子出行時的防備狀況),皆如天子之製。居攝元年(6),立劉嬰為皇太子,稱孺子。長沙王劉崇以為王莽**朝政,威脅劉氏江山,舉兵謀反,因勢單力薄而遭失利。群臣趁機上書說,因為王莽權位太輕,才導致劉崇謀反,應當賦其尊位以威震天下。王政君下詔,命王莽今後朝見時稱“假天子”。至此,王莽稱帝已是勝券在握,拔除天子前的“假”字隻是時候題目。

王莽在封海內杜門自守,勤於政事。他的二兒子因誤殺了一名奴婢,被王莽逼令他殺。百姓為他的不秉公交所打動,紛繁聯名上書朝廷為其申冤。元壽元年(前2),天空呈現日蝕,朝中一些賢能趁機獎飾王莽功德。迫於言論壓力,漢哀帝召回了王莽。

諺雲:成者貴爵敗者寇,這在王莽身上獲得充分表現。他的即位與鼎新遭到曆代統治者的歹意謾罵與諷刺,但外戚篡位在中國汗青上絕非他獨占,隋文帝楊堅以北周外戚登上皇位,卻無人說其是篡賊。是以,我們要精確熟諳班固《漢書》中的王莽,他不是無能、狡猾、偽善和妄自負大的愚人,而是一名極具魄力,富有出色見地的政治家、鼎新家。即便從悲觀方麵講,他也不過是一個過於依靠儒家典範而不知變通的“陳腐”天子,比之秦二世、隋煬帝等暴君要好很多了。

元始四年(4),王莽之女被正式立為漢平帝皇後,大赦天下。朝臣上書說,王莽幫手天子,功比伊尹、周公,該當封為首相,位列上公,他的兩個兒子也該封侯。太後王政君親臨前殿,犒賞王莽,王莽堅辭不受。大臣以為,謙善推讓是他的一貫風格,該當回絕其要求。厥後,王莽隻要求禦史為其刻了“首相太傅大司馬印”,算是接管了朝廷的封賞,而將所得財物悉數散於世人。王莽又奏請天子修建明堂、辟雍、靈台,為學子築舍萬間。又征天下精通一技之長的博學之士,堆積一起,辯論學問,訂正古書錯誤。這些政績,為王莽博得了龐大名譽。朝中前後有多人上奏天子,哀告賜王莽“九命之錫”(當代帝王賜給功臣或權臣的九種物品,以示恩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